AI导读:

近日,光伏行业掀起一轮可转债“下修潮”,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企业相继大幅下修转股价格,以缓解偿债压力。这一举措反映了光伏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企业为应对挑战所采取的积极策略。

近日,海优新材(688680.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海优转债”转股价格。此前一日,晶澳科技(002459.SZ)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晶澳转债”转股价格。这一举动标志着光伏行业可转债“下修潮”的到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以来,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双良节能(600481.SH)、福斯特(603806.SH)等企业已相继完成向下修正可转债转股价格审议程序,并发布向下修正“隆22转债”“天23转债”“双良转债”“福22转债”的转股价格,调整幅度显著。

在当前供需错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光伏企业因业绩亏损、偿债压力加大,股价低迷,选择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以促进转股,避免回售风险,减轻还债压力。这一趋势已成为光伏行业的一大焦点。

可转债“下修潮”来袭

在可转债存续期间,当正股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格的一定比例时,发行公司有权通过一定程序下调转股价格。这一规定在可转债发行时的募集说明书中已有明确规定。

过去两年,光伏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股价暴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制造端产值下降超过44.7%。

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多数光伏上市公司虽已触发可转债转股价格修正条款,但选择不修正。然而,2025年一季度以来,局面开始转变。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双良节能、福斯特等企业纷纷宣布大幅下修转股价格,调整幅度超过50%,甚至“腰斩”。

其中,海优新材和双良节能并非首次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这些举措反映了光伏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企业为应对挑战所采取的积极策略。

平安证券点评指出,大幅下修可转债转股价反映了董事会对未来经营形势仍将面临较大挑战的判断,也反映了光伏制造行业未来仍将面临较大经营挑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深陷“产能战”“价格战”“专利战”的惨烈境地,行业整体并未走出困境。下修可转债转股价可以降低转股门槛,增加转股可能性,减轻公司财务负担。

缓解偿债压力成关键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目的是为了融资。下修换股价旨在促进转股,将债务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避免回售风险,减轻偿债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121家光伏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73%。在经营亏损和庞大债务规模的双重压力下,光伏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不少上市公司开启了融资储备,并减少资本支出。同时,通过下修可转债转股价格,增加转股概率,以缓解财务压力并改善资本结构。

然而,下修转股价格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稀释原有股东权益、导致每股收益下降等。因此,上市公司需要综合考虑下修幅度和市场情况,以制定合适的策略。

对于持有债券的投资者而言,下修转股价意味着以较低价格将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机会。然而,是否选择转股还需考虑公司发展前景和转股后的收益情况。

截至2025年一季度,部分可转债已转换为股票,但转股数量占比较小。从转股期限上看,光伏上市公司可转债转股剩余期限仍相对充足,企业仍有时间通过改善经营和财务状况来吸引投资者转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