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债市总体表现强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65%附近,分析人士认为“债牛”阶段延续为大概率事件,各机构应把握配置“窗口期”。长期来看,债市调整难以避免,但当前博弈资金宽松的胜率提升,机构对二季度债市表现乐观。

  新华财经上海4月10日电(记者杨溢仁)本周,债市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总体表现强劲,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落至1.65%附近,债市迎来配置“窗口期”。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债牛”阶段或将持续,各机构应把握机遇,积极配置。

  短期债市不改强势格局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在经过前期快速回落后,继续震荡下行,不改强势格局。例如,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3M期限下行3BP至1.49%,2年期下行4BP至1.43%,10年期微降1BP至1.65%。

  一位机构交易员表示,当前国内债券市场呈现“避险情绪+宽货币预期”的双重定价逻辑。本轮关税加征导致全球经济风险偏好下降,国内出口预期修正,强化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必要性。债市上涨主要反映了政策冲击带来的情绪宣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瞿瑞认为,从基本面角度看,超预期的对等关税将使国内出口承压,房地产市场低迷,机构对基本面表现偏弱的预期加深,这将支撑债市表现。货币政策方面,受关税不确定性加大、出口前景转弱影响,降准、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政策推出的必要性上升,利好债市。

  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认为,关税影响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债牛”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利率下行空间犹存

  长期来看,随着偏多因素的消化和宽信用政策的出台,债市调整难以避免。

  业内专家判断,本轮债市行情或呈现“三步定价”格局:第一步,交易短期避险情绪,关税超预期加码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第二步,政策博弈阶段,债市对关税反应钝化,更多定价国内稳增长政策进展;第三步,长期回归现实,财政稳增长政策落地带来债市回调。

  交易员称,尽管财政有必要对冲外部冲击,但各机构对债市表现不必过于担忧。高质量发展框架下,地方隐性债务监管严格,财政发力方向可能是补短板及国内消费领域,对融资的撬动作用或低于传统基建,债市将回归基本面和融资需求定价。

  整体来看,本轮行情可能呈现“先涨-后调-再涨”的倒“N型”路径,目前仍处于“三步定价”前半段,建议机构保持配置节奏,关注货币宽松政策与财政发力结构。

  做多情绪高涨

  关税冲击触发的多头博弈热情短期将延续。

  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认为,外需扰动背景下,基本面修复将更加曲折,货币政策对冲时点或在4月实现。基于此预期,债市可提前配置,多头积极布局长债。

  4月2日至4月3日,长债行情突出,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近10BP。

  交易员表示,当前博弈资金宽松的胜率提升,机构对二季度债市表现乐观,10年期国债利率预计运行在1.6%至1.9%之间。考虑到货币政策放松可能加快,资金利率中枢有望进一步回落,债券收益率将继续下行,看好中国债券表现,增持中长期利率债。

  华安证券研究所的债市调查显示,截至4月7日,受访的固收卖方机构中,40%持偏多态度,53%持中性态度,7%持偏空态度。固收买方机构中,持偏多态度者同样占主流。

  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建议,当前应积极博弈4月货币增量政策落地,推荐拉长久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