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
AI导读:
上周,A股和港股回调,债市回暖,部分债基连续多日上涨。与此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回撤。市场风险偏好降温,有基金人士称,债市趋势有望维持,但扰动因素增多。
上周,A股和港股回调,债市回暖,部分债基连续多日上涨,“回血”显著。与此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回撤。近期市场风险偏好降温,有基金人士称,债市趋势有望维持,但扰动因素将增多。
长期纯债基金表现出色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纯债基金中绝大多数产品近一周均实现正收益,多只基金净值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长期纯债基金尤为突出,超过4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净值近一周涨幅超1%。
国泰惠丰纯债、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涨幅超1.8%,位居前两位。前者总规模超27亿元,持有24特别国债06等多只债券;后者总规模超1.8亿元,持有23附息国债09等四只债券。这两只基金几乎完全修复了今年3月初以来的失地。
数据显示,多数纯债基金净值走势相似,历经3月上半月的回撤后,基金净值在3月18日后持续回升,并在4月初快速拉升。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债券型基金连续三年利润为正,2024年利润增超70%,约为4102亿元。
跷跷板效应再现
债基回血的同时,股票型基金明显回撤,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截至4月6日,超八成股票型基金近一周收益为负,其中超过200只基金净值跌幅超3%。
股债跷跷板效应今年已多次出现。基金经理表示,这一效应在近年频繁提及,并非固定规律。更多发生在存量博弈市场,当市场资金池足够大时,股债双强局面可能出现。
风险偏好波动加剧
基金人士分析,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净投放缓解了资金面紧张压力。叠加海外扰动因素,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促进债市修复。
市场风险偏好仿佛坐了“过山车”,出现明显波动。展望后市,部分基金人士表示,震荡或是2025年市场主基调之一。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二部基金经理张磊认为,今年债市趋势未变,但扰动因素增加。债市趋势有望维持,但权益市场对债市的扰动增加,货币政策节奏预期反复,外需不确定性增加。
机构人士认为,震荡行情下,树立资产配置观念尤为重要。搭建均衡配置组合,是应对波动和风格轮动的有效之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