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新一周,债市依然保持震荡盘整态势。多空因素交织,市场分歧加大。部分机构认为债市或进入阶段性逆风期,面临较大调整风险;而另一部分机构则持乐观态度,认为债市机会大于风险。未来走势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

最新一周,债市依然保持震荡盘整的态势。

当前,债券市场的参与逻辑是否有所变化?各大机构对二季度市场走势有何看法?货币宽松政策下,债市的交易空间和节奏又将如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多空因素交织,目前市场分歧正在加大。

债市持续调整

自2025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呈现出“V型”走势。特别是在2024年末至2025年初,受配置和交易机构抢跑影响,利率迅速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跌至1.6%附近,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回落到1.8%左右。但好景不长,随着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资金面趋紧,机构预期和行为发生变化,春节后债市出现大幅调整。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3月19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涨跌互现。例如,SKY_3M稳定在1.61%附近,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跳涨7BP至1.60%,SKY_10Y下行2BP至1.87%。

显然,债市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短期震荡行情仍在持续。

“债市或进入阶段性逆风期。”一位机构交易员表示,“宽松预期交易驱动下的阶段性‘债牛’行情或已接近尾声。目前,债市正处于长短期逻辑交替的过渡阶段。考虑到稳增长预期升温、债券供给增加、基本面预期改善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因素,后续债市可能面临较大调整风险。”

浙商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也认为,从季度视角看,债市面临多重调整压力,包括宽货币预期降温、政策窗口期临近导致稳增长交易升温、债券发行放量导致供给冲击、经济基本面好转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的压制。

部分持审慎偏空观点的机构认为,市场悲观情绪尚未完全宣泄,10年期国债利率可能从前期低位回升至2.5%的中性水平。

多空分歧加大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市场多空博弈激烈,但仍有部分机构对债市持乐观态度。

兴银基金的研究观点认为,当前债市机会大于风险,短期内可能出现牛陡行情,配置性价比增强。

究其原因,一方面,近期公布的出口和通胀数据显示,基本面修复动能相对缓慢;另一方面,从机构行为看,农商行和保险等配置型机构加大了长久期资产的买入力度,说明当前利率水平已进入机构合意区间,继续上行空间有限。此外,当前基本面和财政政策不支持央行持续收紧资金面;而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仍定调为适度宽松,全年降准和降息政策值得期待,债市预计呈现震荡牛市。

中金公司则判断,货币宽松政策或即将出台。随着短期稳增长压力加大,预计3月后货币政策放松可能加快,资金利率中枢有望逐步下移,债券收益率将再次下行。

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考虑到降准即将来临以及2月信贷数据表现不佳,长端利率上行空间有限。他预计,3月底、4月初将是行情反转的敏感时间点。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通过不同方法测算的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在1.7%至1.9%之间,当前债市调整空间有限,利率仍有下行空间。若后续货币继续宽松,长债利率运行区间可能下移。

建议精细择券

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拉长时间维度看,仍可继续看好国内债券市场。相较于看空机构的按兵不动或持续减仓,我们更建议关注本轮调整带来的交易机会,尤其是短端利率未来的下行空间可能较大。”

华创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建议:“聚焦债市布局,交易账户可灵活操作,不应轻易离场;配置账户可继续挖掘凸点。对于交易型账户而言,当前资金价格已高于政策利率,债市不具备趋势反转风险。建议跟进市场,不轻易下车。同时,若有新资金进场或需补仓,可优先选择有流动性优势及配置属性保护的品种,如10年期国债、30年期国债、二永债。警惕赎回风险,把握调整带来的配置机会。”

对于配置型账户,基于降息预期和终局思维判断,当前进场机会并非最佳。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未来遵循“钱多”下利差挖掘的逻辑,寻找收益率曲线的凸点进行配置,关注15年期地方债、6年期国开债和6年期二永债的价值。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