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债市开始回暖,多位经济学家对债市、存单及汇率波动进行分析。债市修复过程或反复,但机会大于风险。存单利率调整大,但展现配置价值。汇率预计双向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1、债市开始回暖

数据来源:Choice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考虑到当前利率下行逻辑尚停留在预期层面,资金面的稳定性依然较弱,债市修复过程可能存在反复。不过调整至此,高点或已现,放眼全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0%以上,30年期1.90%以上可能均是不错的进场点位,机会大于风险。

浙商证券大固收组长、固收首席覃汉认为,前期长债已快速调整至高性价比区间,短期利空因素逐渐释放,后续降准预期、股市阶段性震荡、基本面趋势不变、长债抱团共识等因素或带动债市阶段性企稳。我们判断,10年期国债活跃券阶段性高点或已现,下一阶段利率波动区间可能在1.65%-1.78%,投资者可把握短暂企稳窗口期。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短期调整幅度不一定大,10年期国债利率短期调整上限可能在1.8%-1.85%,30年期可能在2.0%-2.05%。但调整不一定仅此一轮,全年需偏谨慎,三至四轮震荡局面亦有可能,债券资产配置吸引力下降,策略或从“每调买机”抽离。

红军债市笔记主理人毛鸿军预期,短期资金面保持在1.70%-2.0%区间波动,月底前小幅震荡,等待后续数据,10年期国债有望下破1.70%-1.67%区间。

2、存单高位震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存单利率大幅调整源于资金面紧张、银行资负压力大及非银配置放缓。2025年同业存单供给大年,但资管产品需求有望对冲压力。目前存单展现配置价值,可适度把握买入机会。全年看,利差压缩空间不大,票息资产配置性价比高。

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指出,货币政策转向概率不大,资金面不收紧,存单利率不应上行。2.0%-2.1%为存单上限,后续确认。存单为难得票息资产,资金面企稳后需求回归。其他负债工具对存单有抑制,建议把握增持机会。

3、汇率双向波动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带动人民币风险偏好抬升,预计短期内汇率回升,USDCNY或回落至7.20左右。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汇市,人民币时点汇率结束三连跌,但均值汇率走弱。证券投资成跨境资金流出首因,境外机构持债意愿稳定。市场主体囤积外汇动机增强,稳汇率政策加码。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张文朗分析,风险溢价和贸易政策预期对汇率影响大。排除关税政策预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拟合值7.2-7.3,接近当前水平。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解释贬值三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均衡水平稳定,指三大一篮子汇率指数稳定,与经济基本面相适应。年内汇率弹性加大,将持续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