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债市近期震荡企稳,中金公司、华创证券等分析师提出配置策略。民企发债迎来利好,存续债券规模增长。北京率先发行土储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等领域,有助于调节土地市场供需,缓解金融体系资本压力。

数据来源:Choice

1、债市震荡企稳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组及国际组负责人陈健恒表示,目前长期债券并未透支降息预期。若1年期存款和1年期存单利率平价,存单利率或需降至1%-1.1%附近,基于此,10年期国债利率仍有较大降幅空间。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策略应以持有为主,频繁交易或得不偿失。当前较优的债券配置策略是哑铃策略,即短端配置1年期存单,同时长端配置10-30年期国债,以构建投资组合的久期,实现攻守兼备。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指出,短期10年期国债利率或在1.55%-1.65%区间震荡,建议等待合适时机进行配置。若债市因股债跷板效应及机构赎回扰动继续调整,可先考虑同业存单和资金融出,等待时机;若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至1.65%以上,且30-10年期利差大于25bp,则可把握调整带来的入场机会。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认为,10年期国债利率需达到1.7%-1.8%水平,才能与隐含一次降息预期的市场相匹配,具备安全边际。在利率风险未充分释放、外部压力和政策协同窗口期未至时,央行过早宽松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不应过度期待央行对冲力度。利率水平仍偏低,市场调整压力释放中,应耐心等待右侧机会,勿急于抄底。

2、民企发债迎利好

据Choice数据统计,各行业民企存续债券约2.31万亿,其中非金行业约1.26万亿。2024年,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券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4%,为2020年来首次正增长。民企实现债券净融资2413.35亿元,而2022年、2023年分别为-719.43亿、-157.02亿元。

截图来源:妙想

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姜丹表示,在“一揽子化债方案”下,信用债供给格局改变,“高收益”城投债缺位。当前收益资产匮乏,民企债或因收益率优势重回投资者视野。

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指出,民企与国企、不同等级民企债间信用分化依旧,建议关注高景气、景气修复行业龙头民企债机会,以短久期挖掘为主,拉久期优于下沉,并留意民企科创债等品种扩容机会。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强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是当前工作重点,需扎扎实实执行党中央决策,解决公平竞争、民企融资难、清偿欠款、保护企业家权益等问题。

中国货币市场刘承承分析,民企债券净融资持续收缩,融资分化加剧,与国企信用利差扩大。

3、土储专项债重启

2月18日,北京发行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包括101亿元一般债券和462.9亿元专项债券,均为新增。其中,462.9亿元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等领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2025年专项债资金或用于土地储备项目、收购存量商品房及补充银行资本金,有助于调节土地市场供需,缓解金融体系资本压力。但需注意,土储专项债发行将占用部分传统基建专项债资金,预计2025年传统基建专项债资金占比降低,稳增长和化解风险资金将主导。

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指出,北京2月18日率先发行用于土地储备的专项债,首批资金约117亿元,占已披露新增专项债的22%,发行期限以5年为主。土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将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流动性,化解地产、城投风险。相较于央行再贷款工具,土储专项债信用背书更强、发行期限更长;收储意在减少市场存量,短期对投资拉动滞后,但中长期利于地产正循环。地方加杠杆助力化债,是地产企稳关键。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收储节奏加快,旨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通过收储去化土地库存,支持开发商资金链,推进保交付、再拿地及项目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