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双11临近,银行业营销战升温。多家银行推出储蓄卡、信用卡专属优惠,联合多平台细化规则,抢占市场份额。活动包括满减、返现等,旨在提升用户活跃度,促进消费增长。

  随着电商平台“双11”备战进入冲刺期,银行业也已悄悄加入这场消费季“战局”。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到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地方机构,多家银行近期集体上线“双11”专属活动,不仅覆盖储蓄卡、信用卡持卡人群,还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平台细化优惠规则,在消费旺季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更试图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这种银行营销策略,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双11优惠。

  储蓄卡、信用卡折扣不停

  “双11”临近,银行业营销战全面升温。10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大国有行,及苏州银行、贵阳银行、泰隆银行等多家地方机构,均已推出“双11”专属活动,通过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快手小店等第三方平台,推出绑卡满减权益;同时,进一步拓展信用卡服务,叠加推出分期免息、刷卡满减等专项优惠,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储蓄卡方面,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拆分为预热期与大促期,均需“先报名再享优惠”。具体来看,10月20日—30日预热期内,储蓄卡支付宝绑卡用户报名后,连续5日(含报名当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5日;10月31日—11月11日大促期,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区间调整为0.5—11.11元,每日最多可享一次,最多可连续享受7日。

  招商银行则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11月15日期间,用户可使用储蓄卡参与“支付达标抽锦鲤”活动,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新绑卡用户还能叠加专属福利,首绑京东支付可领至高128元支付券包及33元京东外卖券,单笔支付满188元额外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消费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并完成支付可享对应首绑礼和支付礼双重权益。

  除储蓄卡优惠活动外,信用卡则是银行参与“双11”的另一个重点。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联合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10余家平台覆盖多个消费场景。例如,持卡人在淘宝App购买指定商品,选择中国银行信用卡分期,有机会享受单笔订单满500元立减25元、满1500元立减75元、满5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同一持卡人每档限享受2次。如该商品免息,可在支付立减同时叠加分期免息优惠。

  徽商银行也推出手机淘宝“双11”分期满减活动,优惠至高400元,活动持续至11月20日。用户在手机淘宝App(部分品类除外)购买实物类商品,选择徽商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即可参与折扣力度不等的优惠。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支付宝App发现,支付宝平台已上线“银行卡天天减”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20余家银行参与。10月20日—11月11日,用户报名后用指定银行卡快捷支付,可享0.2—11.1元不等满减,进一步扩大优惠覆盖范围。这些优惠活动,无疑将提升银行消费活跃度。

  “‘双11’已是全年最大线上消费节点,银行推出满减、返现等活动,既能换取客户绑卡量和交易活跃度,也能借节日窗口唤醒睡眠客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导向与消费信贷利率走低的背景下,银行更需通过这类营销快速获客冲量,抢占消费场景入口。

  营销背后何以增长

  热闹优惠的背后,是银行卡业务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型现实。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开立总量达100.68亿张,较2024年同期增长2.09亿张。分类型看,借记卡从91.10亿张增至93.54亿张,延续稳健增长;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则从7.49亿张降至7.15亿张。

  银行信用卡市场已然进入存量时代,借记卡数量虽保持总量增长,但其中也包含着部分睡眠账户。近期,多家银行集中发布公告,宣布将加强对长期不动户的管理,启动异常账户集中清理工作。在此背景下,“双11”成为激活沉睡账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契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银行此时加码营销,核心在于借助“双11”购物节消费旺季,推动储蓄卡、信用卡业务向上发展,同时对拉新也能够形成一定助力,促使更多用户考虑从第三方支付渠道使用本行卡片进行消费。预计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消费便利的同时,带动银行机构在第三方支付渠道更多频次、更高金额的消费,促进交易规模、交易频次等进一步增长,从而起到更为良好的促消费作用。

  如何将“短期冲量”转化为“长期留客”?苏筱芮建议,除了现有优惠模式,银行机构也可以考虑通过信用卡临时提额等动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便利。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切入民生重点场景及热门场景,例如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与政府消费券活动充分结合,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优化服务模式、改善用户体验等方式加强与终端金融消费者的连接。

  柏文喜则进一步补充道,银行需从“单次交易营销”转向“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以“内容经营+场景分期+会员制”为核心抓手。通过消费指南、理财科普等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以家装、教育分期延伸服务链条,再用等级权益、专属服务等会员制锁定长期价值,最终将“双11”的短期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在存量竞争中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