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银行市场与房地产信贷双变动
AI导读:
10月9日汇丰控股计划以每股155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交易对价高达1061.56亿港元。该消息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同时揭示了恒生银行近两年深受房地产信贷压力困扰的现状。
10月9日,汇丰控股(00005.HK)和恒生银行(00011.HK)同步公告,汇丰控股计划以每股155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交易对价高达1061.56亿港元,银行市场迎来重大变动。目前,恒生银行市值近3000亿元。
该消息一出,恒生银行股价应声大涨,全天涨25.88%,而汇丰控股早盘一度跌超6%,全天跌5.97%,总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超千亿港元,市场反应强烈。
溢价超30%
根据公告,汇丰亚太作为要约人,已要求恒生银行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并撤销恒生银行的上市地位。目前,汇丰亚太持有恒生银行63.34%的股权。此次私有化每股作价155港元,较恒生银行于香港联交所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每股119港元溢价超30%,且高于自2022年3月以来所报的最高股价154港元,同时,公告表示该计划对价将不会提高,凸显了此次私有化的决心和诚意。
汇丰控股及汇丰亚太认为,此计划对价较恒生银行股份的市场价值呈丰厚溢价,并反映恒生银行于未来数年业务发展的潜在价值,同时为计划股东提供即时变现的机会,实现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次私有化,汇丰亚太将向计划股东以现金支付1061.56亿港元,汇丰控股及汇丰亚太委任的联席财务顾问BofA Securities及高盛确认汇丰亚太拥有充足财务资源,用于支付建议下应付予计划股东之计划对价。该公司汇宣布,未来三个季度不再回购自身股份,以保障资金用于私有化计划。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认为,该交易或带来短期阵痛,但长远而言,对汇丰控股具有正面效益,不仅体现在营收协同效应或成本优化上,还将体现在每股盈利及派息上,为银行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券商人士表示,汇丰控股的私有化计划不仅反映对恒生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展示在亚洲市场的战略布局。私有化后,恒生银行将继续保留独立的银行牌照、企业管治体系和分行网络。这意味着恒生银行的品牌和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依然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汇丰控股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
公告称,通过私有化恒生银行,汇丰可以有效精简香港的业务架构,简化决策流程并提高决策灵活性,为进一步增加投资及善用两个品牌的协作带来更佳的经济效益。这亦将有助于提升营运风险管理以及资本投放和效益。此外,汇丰预期存在与恒生银行发掘更紧密的协同效应的机会,从而提升营运效益,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
房地产信贷持续承压
作为汇丰集团的核心成员,恒生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银行之一,1972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迄今为止已上市53年,历史悠久。
然而,近两年,恒生银行深受房地产信贷压力困扰,并在今年年中交出了一份惨淡的业绩报告。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恒生银行除税前溢利80.97亿港元,股东应得溢利68.8亿港元,分别同比大跌28.39%、30.46%,业绩下滑明显。
利润大跌的背后,是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及其他信贷减值提拨于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加33.61亿港元,为48.61亿港元,其中25.40亿港元来自香港商业房地产,凸显了房地产信贷对银行的影响。
预期信贷损失变动增加主要缘于新违约风险承担准备增加、资产质素信贷转移、非住宅物业供过于求对租金及资本价值造成持续下压,以及用作计算预期信贷损失的模型更新。总减值贷款由2024年12月31日的510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50亿港元,银行信贷风险上升。
恒生银行前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施颖茵表示,上半年影响拨备的主要因素是商业房地产,这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在持续高息率的环境下,写字楼、商铺的市场需求较为疲弱,加上供过于求的情况仍然存在,所以租金和资产价值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商业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流压力,部分商业房地产商因此被下调到不良贷款的状态,银行信贷环境严峻。
另外,中报显示,恒生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比率已升至6.69%。不过,据媒体报道,汇丰行政总裁艾桥智表示,私有化与坏账无关,很大程度是促进增长的投资,因为香港是恒生银行本位市场,亦是其中一个主要市场,私有化可以让恒生银行向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并更好地利用汇丰的国际网络,拓展银行业务。
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表现,恒生银行在中报里表示,中国香港及内地的商业房地产市场仍然充满挑战。在香港,非住宅物业供应过剩持续,对租金及资本价值施加下行压力。在中国内地,政府已加强措施以刺激置业需求,有待市场反应,房地产市场仍需关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