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银行股迎来减持潮,中国人寿拟清仓减持杭州银行股份,齐鲁银行、长沙银行也遭股东减持。尽管年内股价业绩双双走强,但股东选择此时减持,或因估值波动风险加大。专家称少量减持影响不大,但大股东大幅减持或带来冲击。

又见股东逢高减持银行股。

日前,杭州银行公告称,其股东中国人寿拟减持该行股份至0.70%上限,或“清仓”。《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中国人寿自2021年锁定期满以来第四次减持。齐鲁银行、长沙银行也迎来股东减持,三家银行年内股价均两位数涨幅,业绩向好。

受访专家指出,目前多数银行股价正处于上升通道,分红比例较高且较稳定,会吸引一些优质的机构投资者增持银行股。整体看来,少量减持对于银行股本身尤其是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并不大。当然,如果是大股东大幅度减持,会对银行股带来一定冲击。

中国人寿拟“清仓”

7月16日,杭州银行发布减持计划公告。中国人寿拟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70%,减持原因为“资产配置的需要”。

据悉,截至该公告披露日,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股份总数为5078.94万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70%。若此次顶格减持,中国人寿将清仓杭州银行股份。

事实上,这已是中国人寿第四次决定减持杭州银行股份。杭州银行招股书显示,早在2009年该行增资扩股时,中国人寿便跻身股东之列,至今已相伴16年。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午间收盘,杭州银行股价年内涨幅为15.33%。2025年一季报显示,该行业绩持续向好,营业收入99.78亿元、归母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2.22%和17.30%。

减持影响有多大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银行并非近期唯一一家宣布被股东减持的银行。6月23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湖南三力拟减持其持有的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7月13日,齐鲁银行宣布,该行股东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

记者注意到,长沙银行和齐鲁银行年内股价同样走强。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午间收盘,年内涨幅分别达到18.65%和13.72%。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示,两家银行的营收和净利同样双双实现正增长。

股价走高、业绩向好,为何部分银行股东会选择在此时减持银行股?专家表示,或因短期内银行股上涨幅度已经较高,投资者认为未来估值波动风险加大,也可能是股东出于自身资产配置需求,或对银行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不过,整体看来,银行股仍是保险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今年6月,新华保险斥资43亿元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的杭州银行3.3亿股股份。此外,平安人寿、长城人寿等也在年内多次举牌上市银行H股。

“减持少量的股权对于银行股的影响不大。目前,多数银行股价正处于上升通道,分红比例较高且较稳定,这也会吸引一些优质的机构投资者增持银行股。”专家分析道。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在研报中指出,银行股业绩波动相对较小,分红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收益确定性、稳健性,符合险资投资导向。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