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地方中小银行正积极进行资本“补血”,通过定向发行股份、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资本,以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家指出,中小银行需构建市场化融资渠道,形成长效资本补充机制。

地方中小银行资本“补血”持续进行中。7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饶银行近日已完成12.44亿股股份发行,募资38.67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衡水银行、保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通过定向募股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既是应对监管要求,也是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必然举措。

增资扩股密集推进

近一个月,地方中小银行“补血”动作频频。7月15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同意衡水银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7月3日,保定银行注册资本变更;6月25日,宁夏金融监管局核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定向募股方案。

江西上饶银行的定向发行尤为引人关注,总股本增至44.36亿股,股份发行对象为上饶当地国企及江西省内其他市县国企,增资后国有股占比将提升至约67%。

对于中小银行增资扩股的原因,王蓬博指出,主要在于信贷扩张与风险处置消耗资本。王红英表示,部分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补充资本成为银行保障平稳运营、满足监管合规要求的核心诉求。

而对于上饶银行定向发行股份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力挺”,王红英表示,国资增持中小银行会让中小银行治理结构向更稳定、更科学的方向完善,提升中小银行治理机制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资本补充需长效机制

相较于国有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今年一季度,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低于大中型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不良率也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

如何解决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难题?王红英表示,中小银行需构建更为市场化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工具补充资本金。长期来看,需以提升经营业绩为基础,形成内生积累与外生融资协同的长效模式。

王蓬博谈道,股东增持、国资注资等方式难解决长期问题,若银行经营持续亏损或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仍会快速消耗,还是需要建立利润留存、内外协同的长效机制。

围绕地方银行增资扩股后的举措,王红英建议,中小银行应聚焦资本资源的精准投放,重点在支持区域经济核心板块、绿色低碳产业、中小微企业等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