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10日银行股延续走强,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创新高。年内银行个股涨幅超35%,银行资产作为红利资产受市场欢迎。主题ETF收益与指数相当,但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配置显著低配,潜在增量资金空间超2000亿元。银行股上涨得益于红利优势及宏观基本面,公募未来或提升配置比例。

7月10日银行股延续走强趋势,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纷纷突破前高,再创历史纪录。年内银行个股最高涨幅已超35%,银行资产被视为红利资产一部分,因估值具备吸引力、股息率较高且兼具防御属性受到市场欢迎。

在这场银行股的狂欢中,主题ETF年内普遍实现和指数相当的20%左右收益,但公募基金整体上对银行板块的配置处于显著低配状态。当前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不足4%,潜在增量资金空间在2000亿元以上。

多只银行股年内收益超35%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0日收盘,全市场上涨的银行个股数量超过30只,银行指数(886052)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20%。青岛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等年内累计涨幅超过35%。

银行板块走强,ETF的联动上涨最为直观。7月10日10只银行主题ETF单日涨幅均超1%,年内累计涨幅更是超20%。公募基金重仓的银行股一共有50只,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为0.54%,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为2.49%。

红利优势突出是主要上涨原因

谈及银行股上涨原因,基金人士认为既和银行资产属性有关,也和当下宏观基本面相关。银行板块展现出良好的配置价值,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叠加红利优势突出,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低波动、高回报”的优质标的。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高级基金经理丁琳称,银行股估值具备吸引力、股息率较高且兼具防御属性,在市场震荡中取得一定避险效果,银行板块具备较稳定的业绩支撑及高股息率优势。

公募基金显著低配

虽然银行股迎来一轮上涨行情,但公募基金过往对银行股的配置相对较低。开源证券研报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在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中长期低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

华夏基金测算,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型基金对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仅为3.2%。银行板块的理论标配规模应为2965亿元,潜在增量资金空间在2000亿元以上。

质量改善公募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公募预判未来对银行股配置有望提升,除了业绩基准约束等因素外,还和银行资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高股息这一传统优势,以及银行内生的利多因素如低周期波动的稳健经营能力和长期改善的资产质量,都将促使银行股从红利板块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