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村镇银行加速“瘦身健体”,退出数量近200家。改革化险势在必行,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深水区挑战。监管部门需出台指导性意见,确保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小微的定位,把控农村中小金融风险。

  近些年来,村镇银行加速“瘦身健体”,正式获批解散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村镇银行退出数量已近200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80家村镇银行“消失”。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村镇银行在创立之初以“多县一行”的布局填补了县域金融服务的空白。不过,过快的扩张也让村镇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发展包袱。以上问题,均表明村镇银行的兼并重组、改革化险势在必行。在多方努力下,目前村镇银行的风险化解在稳步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日前,由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改建而成的成都银行雅安分行挂牌营业,标志着该省首例“村改分”正式落地。不过,站在年中时点展望,改革化险仍面临深水区挑战。村镇银行被批量吸收、改建后,能否延续其服务“三农”、小微的定位,避免县域金融出现服务“真空”或“冗余”?如何防范过度竞争?多位专家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应对村镇银行如何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出台指导性意见。

  除了吸收合并、增持接管,村镇银行改革还有直接解散、退出市场等方式。真正解散的村镇银行,如何有序处理储户存款退回、兑付产品、妥善安排员工,减少退出带来的市场波动?这更是把控农村中小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变革往往静水深流,但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的本质不会改变。当“小而散”的布局让位于“精而强”的网络,银行的经营更须有的放矢。只有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村镇银行才能真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基石。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