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理财上半年实现小幅逆势增长,存续规模达30.97万亿元。产品结构失衡加剧,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下降,固收类独占鳌头。收益率方面,全市场平均收益下行,唯混合类收益微增。兑付达标率稳健但分化,固收类表现突出。

在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理财上半年实现小幅逆势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30.9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4%。不过,产品结构失衡加剧,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22.12%,固收类独占75.57%。收益率方面,全市场平均收益2.4%,下行22BP,唯混合类收益微增0.66BP。

上半年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3.18万亿元,延续封闭化浪潮,封闭式产品募集2.98万亿元,占比94%。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半年内下降13BP至2.53%。从兑付达标率看,上半年12.2万亿元到期产品中,封闭式达标率85%,平均兑付收益率3.09%。

据第三方机构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存续产品规模达30.97万亿。业内研究人士指出,存款利率压降进度较快,定期存款收益率竞争力显著低于理财产品,低风险偏好资金持续回流理财市场。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数量及规模变化如下: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财联社整理

存续的30.97万亿理财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6.85万亿,占比22.12%;非现固收类产品仍为主流地位,存续规模达23.4万亿,占比75.57%。

此外,观测数据表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年来呈现规模收缩趋势,且2023年后其在理财总规模中的占比呈现持续性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普益标准,财联社整理

业绩表现上,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呈现结构性分化与普遍承压的双重特征: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4%,较2024年末下行22个BP。分产品类型看,上半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1.5%,纯固收类理财收益率2.9%,固收+类收益率2.4%,权益类产品收益率下降378个BP至1.81%,混合类产品收益率成唯一亮点,平均收益率为3%,较上年末上涨0.66个BP。

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风险结构方面,呈现显著分层态势,在30.97万亿存续规模中,超九成资金集中于低风险领域。具体来看,R1产品占据27%份额,R2类别以21.51万亿规模、69.46%的压倒性占比,牢牢占据市场绝对主体。

按运作模式划分,存续理财产品中,以开放式产品为主,规模合计25.26万亿,占比81.57%。2025年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1.55万只,初始募集资金3.18万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延续主流地位,新发数量达1.5万只,占比高达97.65%;募集规模约为3.1万亿,贡献了97.7%的募集资金。

运作模式上,新发产品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趋势,今年上半年新发产品以封闭式为主。新发封闭式产品11867只,占比76.5%,募集规模2.98万亿,占比94%。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封闭式产品的成立数量和规模远超于开放式产品,一方面表明在低利率和资产收益下行环境中,投资者更愿意牺牲流动性以换取相对更高的预期回报或收益。

从兑付达标率的成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迎来兑付高峰,全市场到期产品4.68万只,涉及资金12.2万亿元,整体兑付表现呈现"稳健但分化"的特征。固收类作为兑付主力,到期4.4万只,规模11.8万亿,以2.66%的兑付收益率实现77%达标率;混合类产品到期2680只,规模3896亿,达标率仅49%;权益类产品到期100只,规模48.7亿,达标率仅42%。

每一次节点,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规模数据出炉,市场总热衷比较两者高下。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两者比较意义或许并不大。财联社根据公开市场数据整理发现,2023年以前,银行理财规模显著高于公募基金,2023年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越银行理财,且2024年差距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2.83万亿元,超出同期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8万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差距有缩小之势。

数据来源:中国理财网、普益标准、wind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