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贷款业务谨慎,风控策略调整成主因
AI导读:
今年二季度以来,银行零售贷款业务更显谨慎,消费贷和经营贷额度及通过率均有所降低。这背后,银行风控策略的调整和政策监管趋严成为主要原因。银行正从“以价换量”转向“量价均衡”,更加注重合规性与资产质量。
今年二季度以来,银行零售贷款业务更显谨慎,消费贷和经营贷额度及通过率均有所降低。这背后,银行风控策略的调整和政策监管趋严成为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银行零售贷款业务正从“以价换量”转向“量价均衡”,更加注重合规性与资产质量。这一转变意味着银行在追求贷款规模的同时,也开始重视风险控制。

制图文案
银行谨慎放贷
零售贷款额度与通过率“双降”
央行公布的2025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对公业务领域稳健,而个人端信贷业务则相对疲弱。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
同时,部分城商行零售贷款不良率攀升,一季度不良率为1.79%,环比增加0.0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在零售贷款业务上的谨慎态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4月以来,银行在零售贷款审批上明显收紧,消费贷和经营贷额度及通过率均降低。
例如,有申请者表示,之前轻松能拿到25万元消费贷额度,今年再申请时额度降至15万元,且审批严格。
调整风控策略
低利率消费贷“踩刹车”
银行风控策略的调整是谨慎放贷的重要原因之一。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大幅增长,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飙升,促使银行收紧审批额度。
同时,政策监管趋严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多地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银行放贷转向审慎。此外,3%以下低利率消费贷也开始“踩刹车”,不少银行上调利率,部分营销活动退场。
宏观层面来看,居民消费信心有待提振,预防性储蓄增多,加上关税战冲击外贸企业,影响居民收入预期,贷款消费自然更显谨慎。
零售贷款转型
注重合规性与资产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正从“以价换量”转向“量价均衡”,更加注重合规性与资产质量。这种策略转变对银行长期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
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贷款规模增速放缓、业务拓展难度增加等问题,但长期来看,有助于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提升竞争力。
当银行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和资产质量时,才能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