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不良贷款处置加码,个人不良贷款规模攀升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银行对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的处置正在持续加码,个人不良贷款规模攀升,处置频次加快,但转让价格和本金回收率却创近两年来次低水平。多家上市银行个贷同比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零售业务审慎经营。
证券时报记者刘筱攸
银行对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的处置正在持续加码。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规模攀升,处置频次加快,但转让价格和本金回收率却创近两年来次低水平。
多家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报显示,个贷同比增速均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更令人瞩目的是,那些此前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的股份行,一季度的个贷余额甚至出现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个贷不良处置难度加大,价格走低,同时个贷投放缩量,这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两个关键指标创次低
记者查阅银登中心数据发现,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未偿本息)成交规模为370.4亿元,虽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较去年一季度仍有大幅增长。然而,未偿本息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两个指标却创出近两年来次低水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增多、速度加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试点机构扩容;二是金融机构处置理念转变,更多选择批量转让以提高效率;三是部分业务不良资产增多,导致转让需求增加。
数据显示,一季度经营贷的平均折扣率最高,为6.8%,本金回收率为9.3%;个人消费贷折扣率低至3.8%,本金回收率为6.5%;信用卡透支的折扣率稍高于消费贷,为4.4%,但本金回收率只有5.8%。
董希淼表示,个人不良贷款本息折扣率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笔数多、金额小,回收难度大;二是金融机构为加快处置速度,有动力以较低价格转让。
零售不良尚未见顶
某股份行零售条线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加大了对个贷不良资产的核销和清收力度。同时,部分银行零售新生成不良在上升,尚未见顶。
该负责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个人不良贷款生成率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银行需要平衡零售业务发展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以招行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零售不良率为1.01%,较去年末有所上升;不良额也有所增加。此外,零售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关注率均有所上升。
平安银行一季报数据显示,个人贷款不良率略有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平稳向好,个人客户还款能力恢复,以及银行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审慎经营零售信贷
从上市银行一季报来看,披露了个人贷款项目数据的银行普遍呈现个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低于全行贷款增速的特点,贷款增量主要靠对公业务拉动。
如建行、交行和中信银行,个人贷款余额的增速均明显低于全行贷款增速。
业内人士认为,个贷增长乏力,消费贷和信用卡业务或是拖累项,这也反映出银行在审慎经营零售信贷业务。此外,央行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波动较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