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进入“1字头”时代
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呈现下调态势,进入“1字头”时代。相较于普通存款,大额存单利率调降幅度更大,源于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此次利率调整对银行的资金成本和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促使银行探索盈利模式转型。
本报记者彭妍
近期,多家银行在调降活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同时,大额存单利率也呈现下调态势,进入“1字头”时代。相较于普通存款,大额存单利率调降幅度更大,其中中长期产品降幅尤为明显。这主要源于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需通过压降高成本负债优化负债结构,稳定经营。
大额存单利率下调明显
多家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已全面跌破“2字头”。5月20日,中国银行发售2025年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其中,1个月、3个月大额存单年化利率降至0.9%,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年化利率分别降至1.1%、1.2%、1.2%和1.55%。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利率与中国银行一致。建设银行1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降至1.2%、1.55%。
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5月21日,平安银行宣布下调该行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其中,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4%,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4%,3年期大额存单被取消。兴业银行也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1年期、2年期、3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1.4%、1.4%、1.75%。
部分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已逼近1%关口。中原银行当前发行的大额存单中,1个月、3个月利率均为1.4%,6个月为1.6%,1年期为1.7%。该行理财经理透露,预计后续或将对大额存单利率进行调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字头”,受政策传导机制驱动、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和银行净息差压力三大因素影响。央行通过降准、逆回购利率下调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银行需同步调降存款利率以匹配政策节奏,维持净息差平衡。
探索盈利模式转型
大额存单一直是追求稳健收益投资者的重要选择。此次利率调整对银行的资金成本和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大额存单利率下调既能有效稳定净息差水平,又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为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腾出空间,推动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
田利辉认为,大额存单利率下调将促使资金流向非银金融机构,带动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推动金融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长远看,利率中枢下移已显现长期化趋势,要求银行必须适应低利率环境,探索盈利模式转型路径。
面对利率下调,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田利辉建议,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供给,优化负债结构,加速数字化转型,鼓励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展望未来,上海冠苕信息咨询中心创始人周毅钦认为,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及银行业经营情况,大额存单利率短期内或将维持低位运行,未来下调空间和节奏将趋于平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