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牌照时隔8年重启,首批3家股份行将携350亿元入场布局股权投资。AIC领域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但仍面临专业投资能力不足等挑战。专家建议AIC需在制度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优化考核机制,探索更多业务模式。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即“AIC”)牌照时隔8年再度重启,首批3家股份行将携350亿元巨资入场,标志着AIC领域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正式批复,同意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兴银AIC”),注册资本为100亿元。随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也宣布,拟分别出资150亿元、10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据悉,早在2017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5家国有大行便全资设立了AIC,主要经营债转股业务。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放宽AIC业务范围,推动更多商业银行设立AIC,并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表内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金额占比提高至10%。

然而,当前AIC在做强股权投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专业投资能力不足、现有考核机制与股权投资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特点不匹配等。专家指出,AIC需从制度和模式上不断突破,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优化考核机制,探索形成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

股份行加速布局AIC市场

首批股份行AIC即将问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批复,同意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兴银AIC),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兴银AIC将作为该行全资子公司运营。

招商银行随后宣布,计划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该决定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成为招商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助力公司丰富综合化经营牌照,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

中信银行也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宣布拟出资10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信银AIC)。该投资已于2025年5月8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尚需监管机构的批准。

首批5家AIC由国有大行于2017年全资设立,主要从事债转股业务。此次兴银AIC获批筹建,意味着时隔8年AIC再次开闸,股份制银行正式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五大国有行AIC设立之初以债转股业务为主。近年来,监管部门鼓励AIC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实质性放宽了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的业务范围。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将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等18个城市,并提高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表内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金额占比和投资单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金额占比。

AIC做强股权投资面临多重挑战

AIC主要业务包括市场化债转股和风险资产经营,也涉及少量其他业务。除自有资金投资外,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均设立了子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方式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虽然国有五大行下设的AIC已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试点,但AIC股权直投业务规模目前还较小。专业投资能力不足、风险偏好和考核机制问题是主要挑战。

专家指出,AIC团队成员多来自银行体系,在股权投资经验和专业技能上存在短板。同时,现有考核机制注重短期业绩和风险控制,与股权投资的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特点不匹配。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表示,股份行加入AIC将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新活力,资金池子变大,通过差异化定位激活市场,缓解募资难问题。

不过,从五大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披露的数据看,AIC股权直投业务规模仍需扩大。专家建议,AIC需在制度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优化考核机制,探索更多业务模式。

AIC需深度赋能产业,实现转型突破

近年来,AIC开始从“债转股”向“股权投资”延伸,但做强股权投资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破局?专家建议,AIC需在制度和模式上不断突破,扎到产业里做深度赋能。

黄岩认为,AIC要从“债转股工具”变身“耐心资本”,需在政策上“松绑”,降低风险权重,释放更多资本空间。同时,加强与母行深度联动,形成全链条支持,生态合作跨区域拉上产业资本、科研院所加入。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指出,AIC可探索“股权+债权”联动业务模式,满足企业不同阶段资金需求,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开展产业链投资、合作模式创新、考核机制创新也是关键。

随着AIC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商业银行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形成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AIC需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优化考核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余继超,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