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7日,央行宣布实施降准降息政策,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预计推动LPR下降。这些政策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备受关注,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直接冲击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但降准释放成本空间,整体影响趋于中性。

5月7日,央行宣布实施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10个基点(bp),并预计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0个基点,同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这些政策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备受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分析称,央行此次政策组合拳,旨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但也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形成了双向冲击。预计直接冲击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而存量贷款重定价,尤其是按揭贷款部分,将进一步放大压力。然而,降准为银行负债端释放了成本空间,有助于缓解相关压力。综合来看,央行一揽子货币政策对银行息差的整体影响趋于中性。

资产端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降低10个基点至1.40%。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政策组合将直接冲击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若1年期及5年期LPR均下调10bp,上市银行净息差将承受约2.7bp的拖累。存量贷款重定价,尤其是按揭贷款,将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息收入。

随着LPR的下调,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利率降低,利息收入增长受限。同时,存量贷款在重定价周期中也会因利率下调而减少利息收益,对净息差形成较大的下行压力。

负债端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bp,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为银行负债端释放了成本空间。东兴证券分析指出,静态测算可降低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约0.9bp。配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预计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220亿元。

央行还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同步下调,预计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行10bp,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这将减少银行在负债端的成本支出,起到稳定息差的作用。

对息差影响整体偏中性

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已持续多年,整体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平均水平仅为1.52%。此次央行政策落地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净息差短期内将面临压力,但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影响分化显著。国有大行资产端受LPR下行冲击更直接,而股份行与城商行部分通过小微贷款、消费金融等高收益资产维持息差,农商行则受区域经济活跃度影响。银行需在负债端调整存款结构,减少高成本存款依赖;在资产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化贷款结构,以稳定息差水平。

长期来看,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银行正加快转型步伐,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大型银行加速布局财富管理和投行业务,中小银行则聚焦本地化场景金融,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