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债牛”表现抢眼,长端利率快速下行。业内认为债券利率下行逻辑来自资金面宽松,但货币宽松预期升温与财政政策加码风险并存。多空博弈激烈,市场观点分歧。长期来看,债市流动性宽松窗口可能开启,“债牛”趋势有望继续。

  新华财经上海4月14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债牛”表现抢眼,长端利率在短端2至3个交易日内下行约20BP,这一变动已充分折射出关税政策调整对风险偏好下降的深远影响。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债券利率整体趋势仍倾向于下行,但其背后的逻辑可能更多源于资金面的逐步宽松。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当前货币宽松的预期正在升温,同时不能忽视国内财政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的风险,这将使得利率走势呈现低位震荡的特征。简而言之,在对“债牛”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仍需保持一份审慎的态度。

  多空博弈激烈进行中

  据公开数据显示,4月前三个交易日,受海外关税政策超预期落地影响,国内债券市场在避险情绪、基本面悲观预期以及货币政策放松等多重逻辑推动下迅速上涨。4月2日至4月7日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17BP,这一幅度之大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

  然而,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市场期待的货币宽松“双降”却迟迟未能到来,这使得债市后续走势充满悬念。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市场多空双方各执一词,意见分歧明显。

  乐观派机构认为,“对等关税”政策已经落地,短期内市场应密切关注股市、出口与内需的联动变化,这些因素可能成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触发点。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指出,贸易问题给稳增长带来了更大的紧迫性,货币宽松也因此具有更大的确定性。他预计,今年国内的降息幅度或超过50BP,降息后10年期国债的利率可能回落到1.4%左右的低位。

  与乐观派观点相反,偏空派机构则指出,近期权益市场略有回暖、资金价格相对偏高,加之利率已接近前期低点,市场陷入了犹豫和“恐高”的状态。他们担心,如果后期降息落地或财政政策明显加码,长债利率的下行动能可能会明显减弱,甚至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震荡不改“债牛”大势

  “最新公布的3月信贷数据表现尚可,预计利率将趋于震荡。但考虑到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对于债市后期的走势,我们不必过于悲观。”一位机构交易员表示,“短期内,债券利率的调整仍视为‘买入机会’,预计整体仍将保持震荡下行的走势。”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组首席分析师左大勇判断,尽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经历了上周的快速回落后面临止盈压力,且国内权益市场出现好转迹象,但债市大概率会转而提前交易国内政策对海外关税可能进行的对冲。他预计,在人民币稳汇率压力阶段性缓解的背景下,债市流动性宽松的窗口可能即将开启。

  在美国加征关税后,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逐渐企稳,加之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短期内人民币稳汇率压力有望缓解,这将有助于债市开启流动性的宽松“窗口”。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国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重心可能从一季度的防风险向稳增长切换。这意味着后期资金面趋松,管理层进行“宽货币”操作的概率在上升。他们预计,即便后续长债收益率有所波动,但大幅上行的风险相对可控。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市场中的阶段止盈需求有所增多,但看好中长期“债牛”表现的观点仍占据主流。

  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一旦汇率约束缓解,央行的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将打开,中国的债券牛市也将重启。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建议,考虑到关税政策的反复性,此前快速上涨的长端债券可能会出现一些调整。然而,“每调买机”仍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策略。毕竟,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尚需货币政策护航,投资者可以在调整时适度把握介入机会。

  聚焦“每调买机”策略

  在债市布局方面,业内人士提醒,拉长时间维度来看,需要进一步关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货币宽松政策落地后市场对此的定价是否告一段落;二是4月政治局会议前后债券市场对增量政策的博弈以及关税博弈格局的明朗化。

  左大勇表示:“短期来看,流动性宽松窗口可能开启,债市仍处于有利环境。聚焦债市操作层面来看的话,长端收益率的上行空间可能有限。因此回调即是加仓机会,建议各机构关注长端老券、地方债的价值。”

  具体而言,中美博弈的节奏、国内政策对冲的进度以及权益市场行情的变化都会对长端利率债的走势构成一定扰动。但考虑到关税调整向基本面的传导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方向,长债收益率上行空间大概率较为有限。因此建议投资者在长债回调后适度加仓,左侧布局等待右侧机会。

  此外,长端老券、地方债利差仍处于较高位置,相对于国债活跃券而言有一定增厚空间,值得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