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银行年报季即将结束,社会各界对国有六大行员工薪酬数据极为关注。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六大行员工均薪均有所上涨,但业内人士和普通员工对此多持异议,认为真实收入相差悬殊。银行薪酬构成复杂,难以从年报中准确反映。

  财联社4月15日讯 2024银行年报季即将于4月底落幕,社会各界对哪些内容最为瞩目?

  “每逢年报季,我行管理层最为关注的是社会上披露的各种薪酬数据,特别是员工平均薪酬。我们同样紧张不已。”日前,一位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戈怡(化名)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每年3、4月份,他们都会密切关注网上的相关信息,生怕“小题大做”引发风波。

  原因也不难理解——银行业历来被视为高薪领域,而近年来金融业受到“重拳”打击也与此密切相关。那么,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员工人均薪酬是涨是跌?

  六大行员工均薪“普涨”!纸面数据32万起,但业内人士多持异议

  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员工平均劳动报酬究竟几何?或许我们可以从各大银行的年报中略见一斑。

  今日,根据行业普遍认可的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注:职工薪酬总额=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费用);职工人数=期初员工人数和期末员工人数的均值;两者相除得出最终数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得出,2024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家国有大行的员工人均薪酬分别约为35.28万、36.00万、37.13万、35.89万、45.06万、32.95万。

  按同样计算方式,上述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的员工人均薪酬分别为33.92万、33.57万、35.54万、35.46万、44.14万、32.91万。据此,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有六大行员工的均薪均有所上涨。

  具体而言,农业银行去年人均薪酬涨幅最高,达到7.2%;邮储银行人均薪酬涨幅最低,约为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与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基层员工、内部人士交流时,他们均对上述数据表示“不认可”。他们认为,银行内部薪酬差距巨大,普通员工的收入远低于这一水平,“多数人只是被平均了”。

  “此外,不同银行在财报中统计的员工费用、薪酬数据存在差异,简单对比并不公平。”戈怡表示,据她了解,有的银行将员工招聘和培训费用纳入其中,还有的银行将外包员工、临时工的费用也计算在内。因此,严格来说,银行员工均薪难以从年报中准确反映。

  不过,戈怡也承认,上述计算方法相对较为精确,“之前有些只是简单将薪酬总额除以期末员工数来计算均薪,误差很大。”

  业内人士多反映去年“有降薪”,有无精准数据衡量银行薪酬?

  那么,银行业普通员工对2024年薪酬的感受如何?近日,财联社记者采访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上市城商行员工,得到的反馈是,“2024年有不同程度的降薪。”

  “从实际收入来看,去年的确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一位股份行员工表示,银行近年来一直在降本增效,员工薪酬自然会受到影响。

  一位华东地区城商行员工介绍,银行员工薪酬构成复杂,不同业务岗位计算方式不同,但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和提成等。过去一年,基本工资变化不大,但绩效和提成有所调整。同时,银行还在员工福利、报销等方面做调整,“过去一些不计税的收入也被纳入其中,可以说,过去一年我为国家多缴了不少税。”

  江浙沪地区银行内部员工杨磊(化名)表示,简单的年报薪酬计算“并无实际意义”,只是迎合大众热点。具体到银行薪酬,他表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普通柜员的税前收入大约在20万左右,其他城市则显著降低。但金融科技岗位的薪酬普遍较高,基本略低于互联网公司水平,“大银行的IT人员一般均薪也要三四十万左右,但这是由岗位需求和社会平均薪资决定的。互联网依然是高薪行业,银行也不得不随行就市”。

  尽管国有六大行2024年普通员工的均薪看似不错,但多名银行员工坦言,真实收入相差悬殊,原因在于,“银行将年金、保险等福利计算在内。”因此,只能说银行在员工社会保障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不能简单认为银行是高薪行业,“至少对普通员工而言不是”。

  有无精准数据能够反映银行普通员工的人均薪酬?“当然有,但银行不会对外公布。”杨磊表示,银行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数据能够精确计算员工均薪,但该数据由银行财务人员掌握,不会对外披露。当然,税务部门也有相关数据。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