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涉农金融供给持续增量
AI导读:
多家上市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涉农金融供给持续增量扩面,助力乡村振兴。大型银行加大“三农”县域金融供给,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涉农金融供给持续增量扩面。在县域贷款、乡村产业链等涉农金融细分方面,信贷供给高效触达各类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去年以来,大型银行牢牢抓住信贷赋能这个“牛鼻子”,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加大“三农”县域金融供给覆盖面。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6家国有大型银行的涉农金融服务尤为亮眼。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已达9.8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超40%,增量突破万亿元,增速12.3%。
同时,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也在强化信贷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涉农贷款余额均有显著增长。此外,多家银行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加大涉农贷款投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层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强化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等政策联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
农业银行副行长孟范君表示,农业银行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耕县域农村市场,努力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更聚焦、更平衡、更扎实。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三农”县域金融供给,持续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当前,农村新型特色产业不断成熟,银行应抓住机会,强化融资帮扶,与县域乡村新业态相伴成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出台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加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然而,信贷投放并非坦途。相较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机构对新业态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为此,银行不断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银税互动机制、信用贷款等方式,破解涉农产业授信难、融资难的问题。
在数字金融方面,商业银行持续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邮储银行积极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银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三农”金融也将迎来新机遇。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机制,推动金融大模型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