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迎新进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AI导读:
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发布股票预案公告,拟募集不超过520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将提升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业内人士指出,这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重要体现,将促进金融安全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募集金额不超过5200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标志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进入实质性阶段,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夯实资本基础后,国有大行将更稳健地支持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发行对象为财政部,其中财政部拟通过现金全额认购中国银行股票,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650亿元。建设银行则计划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募集资金不超过1050亿元。
交通银行公告称,公司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发行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则计划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发行,募集资金1300亿元。
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备受关注。根据最新年报,六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以增强风险抵御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资本补充是提升银行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将促进金融安全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通过差异化注资方案,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将直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潜能。
明明指出,尽管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底线,但面对信贷扩张需求和TLAC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此次注资是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资本实力提升后,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将显著增强,有助于化解房地产债务风险、地方平台转型。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重要体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此举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是财政与金融协同防风险、促发展的积极体现。受经济周期和结构转型影响,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明明预计,今年央行将通过多种方式对冲流动性压力,构建“财政发力+货币护航”的政策组合,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