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3月25日,年内各地发行地方债规模合计达25399.53亿元,同比增长89.07%。财政部明确表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政府债券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助力财政支出提速。

  记者辛圆

  地方债发行正全力推进。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今年各地发行地方债规模总计达25399.53亿元,同比激增89.07%,彰显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研报中指出,尽管年初地方债发行规模维持高位,但多为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新增专项债发行及使用尚待提速。数据显示,新增专项债前两月仅发行5968亿元,发行进度仅为14%。

  赵伟认为,财政收入端修复较慢,发债节奏或主导财政支出力度。因此,专项债以及特别国债的后续发行计划和节奏备受瞩目。

  他强调:“年初广义财政收支增速均低于财政预算,显示出财政收支仍受土地出让收入收缩、税收增速放缓的制约。若要实现2025年财政支出预算目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或需加速发行,助力财政支出提速。”

  财政部3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要合理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政府债券资金预算下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财政部长蓝佛安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政府投资规模较大,不同渠道之间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将继续发行超长期国债,更大力度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后续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应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向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好、项目质量高的区域倾斜。对于中西部人口持续流出的区域,更多通过一般债进行建设。

  罗志恒还提到,要明确主体责任,强化信息披露与建立市场化信用评级体制。同时,探索将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由省级政府下放至有条件的市县政府。

  此外,他还建议强化项目前期论证与储备,从“额度找项目”转变为“储备项目决定额度”的机制。通过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对潜在项目进行筛选和排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确保资金精准投放。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