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零售业务普遍缩水,政策助力2025年能否回暖?
AI导读:
2024年多家A股上市银行零售业务价值贡献缩水,利润占比下滑。零售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上升,显示出资产质量压力。展望2025年,促消费政策为银行零售业务带来契机,但实现可持续增长需注重价值深耕和精细化运营。
银行零售业务的处境,从已发布的几份年报中可窥一斑。2024年,几家A股上市银行的零售业务价值贡献普遍缩水,利润占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反映出行业面临的挑战。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披露,集团2024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906.44亿元,同比下降9.28%,占集团税前利润的50.74%,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1968.35亿元,同比增长1.29%,但仍难掩利润下滑的趋势。
交通银行零售业务去年在多个方面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及占比仍有所下滑。利润总额及占比的萎缩更为明显,2024年个人金融业务实现利润总额191.97亿元,同比减少逾四成。
曾被誉为“零售黑马”的平安银行,2024年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和占比也均有所下滑,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占比更是低至0.6%。
重庆银行2024年个人银行业务营收同比增加,但税前利润和占比均有所下滑,零售贷款不良率也明显上升。
零售资产质量同样普遍承压,多家银行零售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有所上升,显示出资产质量压力。
这一系列数据揭示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困境,这是整个银行业零售板块面临的共性挑战。居民消费意愿保守、资产质量压力显现、息差持续收窄等因素,让传统零售增长模式遭遇瓶颈。
展望2025年,银行零售业务能否回暖?政策环境为银行零售业务带来了契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诸多举措,为银行零售业务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银行可推出多样化消费信贷产品,优化消费场景金融服务,推动零售贷款增长。
促消费政策或为银行零售业务回暖注入强心针,但长远来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模式,注重价值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深化数智化转型。
银行零售业务正面临“破茧之痛”,短期调整正为长期发展积蓄动能。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