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市银行2024年报显示,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部分指标下滑,不良贷款率攀升。为降本增效,多家银行调整经营布局。与此同时,消费贷业务成为银行新宠,银行加大推广力度,响应政策号召,挖掘新增长点。

上市银行近日陆续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已披露的年报显示,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流通户数、流通卡量、信用卡App月活量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影响银行非息收入增长。同时,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攀升。为降本增效,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经营机构布局,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的部分信用卡分支机构获批终止营业。

与信用卡业务萎缩不同,消费贷成为银行零售贷款业务新宠。消费贷业务运营成本、客群维护成本更低,放贷收息模式对银行收入贡献更直接。银行加大消费贷力度,响应政策号召,挖掘零售业务新增长点。

记者调研了解到,2024年以来,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7.27亿张,同比下降5.14%。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等指标下滑,不良贷款率上升。

例如,交通银行2024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98%,主要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足,信用卡回佣和违约金收入同比下降。招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同比增加。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增至1239.64亿元。

为实现降本增效,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经营机构布局。交通银行副行长表示,该行进行信用卡业务模式改革,由集中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此外,银行还关停信用卡App、停发联名卡,降低积分兑换比例,减少优惠活动。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规模收缩是多重因素导致。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控制发卡规模和授信额度。互联网信用支付工具如花呗、白条等对传统信用卡业务造成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信用卡业务量下降。

与信用卡业务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贷业务正成为银行新宠。多家银行积极发力个人消费贷业务,通过降低利率、提高授信额度等措施加大推广力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提出,对消费贷款实施差异化授信。

例如,建设银行提高消费贷产品额度,“快贷”最高额度上调至30万元;招商银行延长“闪电贷”还款期限至7年。不少银行打响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利率接连跌破2.6%、2.5%关口。

消费贷产品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利器。信用卡市场趋于饱和,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而消费贷业务运营成本更低,对银行收入贡献更直接。银行转舵趋势清晰,消费贷业务增长迅速。

展望下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收缩趋势或延续,偏信贷性质的大额分期产品或成为重要抓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推出多款分期产品,满足购车、装修等消费需求。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探索信用卡与消费贷客群差异化定位,加强业务联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