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双降” 理财市场适应性调整
AI导读: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和业绩比较基准再次下调,包括宁银理财、招银理财等至少10家机构已宣布费率优惠,部分产品降幅超100个基点。专家指出,这是理财市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和竞争策略变化。
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和业绩比较基准再次下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国际金融报》记者观察到,自3月以来,宁银理财、招银理财等至少10家机构已宣布理财产品费率优惠,部分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直接降为零。同时,包括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密集下调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降幅甚至超过100个基点(BP)。
专家指出,费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的“双降”是理财市场在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和竞争策略变化的体现。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及时转变产品设计思路,提高投研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并完善投后服务体系。
银行理财降费潮持续涌现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宁银理财、建信理财、苏银理财、招银理财等至少10家机构已发布费率优惠通知,向投资者减费让利。
3月25日,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对多只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产品进行阶段性费率优惠,将固定投资管理费下调,部分产品年化费率由0.15%降至0.05%。同日,兴银理财也公告下调某混合类理财产品A类份额的投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
宁银理财也批量下调了旗下部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费率,部分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直接降至零,降幅最高达40个基点。
与此同时,多家理财子公司也下调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如建信理财、中邮理财等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
建信理财发布的公告显示,某固收类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第2期比较基准由2.3%至3.6%下调为1.0%至3.0%,降幅高达130个基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指出,今年以来,存续理财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收益持续收缩,机构普遍调整收益目标,以适应市场变化。
低利率下的市场适应性调整
在低利率环境下,降费率、降基准已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常规操作。理财产品的收益受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影响而被压低,同时市场上高收益的优质资产变得稀缺,导致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表示,理财子公司之间的竞争已从“拼收益”转向“拼服务”和“拼价格”,很多理财公司为了吸引客户而选择降低产品费率。虽然短期内能增强产品吸引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压缩理财公司的利润空间,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
刘岩还指出,降费率与调降业绩比较基准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共同反映了理财市场在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和竞争策略的变化。对理财子公司而言,这两项举措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适应监管要求,并优化资产配置。对投资者而言,则有助于引导其形成合理预期,降低投资成本。
展望未来,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认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率预期下行,叠加此前配置的高收益资产陆续到期,银行理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可能有所下降。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将更多资金配置到基金产品中去。
姚旭升建议,为应对当前市场环境,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转变产品设计思路,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研能力,并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投后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