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24日,兴业证券发布银行业研报,分析低利率时期银行股表现与宏观经济预期和盈利能力关系。重点聚焦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地银行股表现,揭示各国和地区银行股在危机和低利率平台期的不同表现。

2月24日,兴业证券发布银行业深度研报,揭示低利率时期银行股的表现与宏观经济预期及自身盈利能力紧密相关。在危机冲击下大幅降息时,多数国家和地区银行业业绩下滑,股价阶段性跑输大盘。然而,进入降息后的低利率平台期,随着宏观经济预期复苏和银行盈利能力显著修复,银行股则能跑出超额收益。但各国和地区因宏观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及银行经营模式差异,银行股表现亦有所不同。

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低利率时期银行股的表现。具体来看:

1. 美国:低利率平台期经济平稳复苏,银行股实现小幅超额收益。危机期间,坏账和准备金计提侵蚀利润,银行股走势弱于大盘。

2. 欧元区:低利率时期银行业经营承压,银行股走势弱于大盘。但进入加息周期后,息差压力收窄,盈利能力提升,板块迎来估值修复,走势优于大盘。

3. 日本:长期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整体跑输大盘。但业绩反转时阶段性跑赢。2024年3月,日本负利率时代结束,利差走阔,银行板块迎来估值修复。

4. 韩国:长期低利率环境中,盈利承压,银行股走势弱于大盘。但随着次贷危机、新冠疫情等事件冲击消散,以及韩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经营压力减小,业绩提升,银行股实现超额收益。

5. 中国香港:以恒生银行为例,降息周期中表现好于大盘,得益于业绩基本面稳健,具有防御属性。但2021年后受疫情及房企风险事件拖累,恒生银行跌幅较大。

6. 中国台湾:盈利能力显著修复阶段,银行股实现超额收益。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后,台湾银行业逐渐摆脱风险事件影响,盈利水平大幅回升,逐渐步入平稳发展轨道。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