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反腐力度加强,信贷领域腐败综合治理成关键
AI导读:
近年来,我国金融反腐力度不断加强,银行系统成为反腐重点。信贷领域腐败高发,原因多样,需从制度建设、监管强化、人员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信贷腐败危害巨大,影响银行资产安全、金融市场稳定及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金融反腐力度不断加强,银行系统成为反腐重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2024年以来,从农商行、城商行到大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均有干部被查处。据统计,今年至少有90名金融业干部接受审查调查,68人受党纪政务处分,其中银行业干部占比高达68%,国有行尤为突出。违规批贷、放贷成为金融反腐高频词。
信贷领域腐败高发,原因多样。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缺陷及个人主观因素均有影响。因此,需从制度建设、监管强化、人员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
一是行贿成本低,收益高。高额贷款诱使企业和个人行贿银行高管,形成利益链。行贿惩处偏弱,导致信贷领域腐败增量。二是银行内部管理不足。信贷制度设计缺陷、执行不到位,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不具体,导致信贷风险增加。三是监督责任未落实。银行“一把手”权力制约不足,个人决策代替制度执行,形成“一言堂”。四是信贷腐败隐蔽性强。腐败分子精通业务,打着“金融创新”旗号规避制度约束,进行利益输送。
信贷腐败危害巨大,影响银行资产安全、金融市场稳定及健康发展,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治理:
一是加大行贿惩处力度。行贿受贿一体两面,需系统治理,将行贿受贿一起查,提升打击行贿精准性、有效性。
二是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加强权力制衡监督,建立授信审批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确保信贷合规。推动授信审批机制完善,对关键岗位形成制衡。
三是加大外部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信贷领域检查,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威慑。加强高管监督,执行任职资格审查和绩效考核,与纪检监察机关协作,打击腐败。
四是强化从业者教育。提高银行干部员工法治素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开展法治、廉政、警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抵制利益诱惑。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