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区域性银行调整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一年期与两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表现,银行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而采取的主动行为。

日前,山西某农商行储户纪女士发现一年期存款利率1.75%竟比两年期1.45%高出30个基点。存两年不如存一年?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多家区域性银行调整定期存款利率,部分银行出现一年期与两年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

与以往三年期、五年期的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不同,此番利率“倒挂”出现在中短期限存款品种上。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现象,是银行为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而采取的主动行为,能否控制好负债成本、优化好负债结构已成为银行的一道必答题。

“存两年不如存一年。在利率下调趋势下,本该是存款时间越长利率越高,但却发现存款时间越长,利率反而越低。”纪女士准备把春节红包存一笔定期存单,却发现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现象。

记者获悉,近期广东南澳农商银行、怀仁农商银行、朔州农商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现持平或“倒挂”,利率“倒挂”已从中长期限存款蔓延至中短期限存款。

比如,朔州农商银行日前发布了一则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执行利率的通知,上调一年期和三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35个基点至1.7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15%。调整后,该行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整存整取”产品执行利率分别为1.75%、1.45%、2.15%和1.90%。

为何中短期存款也会出现利率“倒挂”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行业普遍现象,而是特定银行基于自身负债结构采取的短期策略。

在银行原有的利率结构中,存款期限越长,对应的利率也越高。银行要给出一定的利率溢价,提前锁定长期限存款,保证存款规模的增长。但这也意味着,中长期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

“利率‘倒挂’主要是为了应对降息周期和息差缩窄的双重压力。”华东一家农商行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贷款利率还有可能下调,在负债端资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降低资金成本的需求迫切,因此主动调整负债端成本。

上述农商行人士分析,存款是银行负债的关键部分,银行通过利率“倒挂”的策略,推动储户首先把中长期定期存款转成短期定期存款,“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还增加了未来调整负债结构的灵活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也认为,银行预判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所以主动减少吸纳当前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这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自主决策。

2024年银行净息差普遍呈现同比下降态势,银行预计2025年净息差仍存在下行压力。除了部分银行利率“倒挂”外,今年多家银行都将控制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作为经营发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