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加码消费金融业务 探索普惠金融新方向
AI导读: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抖音“放心借”背后有信托公司放款。今年金融提振消费政策下,信托公司积极参与消费金融市场,面临风控合规等挑战,未来应加强合规经营,强化合作与客户经营。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浏览抖音“放心借”产品协议及相关信息时注意到,除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外,该产品背后的放款机构还有信托公司,例如渤海信托、云南信托。今年以来,在金融提振消费的政策引导下,不少信托公司积极参与消费金融市场,将其与普惠金融业务相结合,作为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助贷新规的威慑之下,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面临风控合规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信托公司在选择合作机构时更加审慎。受访人士表示,未来信托公司应在加强合规经营的同时,强化合作生态建设与客户经营,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业务发展。
加码消费金融业务
“放心借”产品协议信息界面显示,借款人通过“放心借”向贷款人(云南信托等)申请个人贷款,贷款人有权自主审核并决定是否同意。借款人最终所获得的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取决于贷款人的审核结果。记者申请额度后,发现可借额度33000元,年利率(单利)19.8%。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微信公众号披露,通常来说,消费金融信托主要包括“助贷”、“流贷”、资产证券化三类模式。
“所谓‘助贷’模式,即信托公司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联合放款,由互联网平台负责获客、初步风控,信托公司参与出资并承担部分信用风险。”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还有信托公司扮演“资金方+风险控制”的双重角色,这种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有力推动了消费场景广泛渗透。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受非标业务受限以及监管部门提升对消费金融业务合规要求的影响,目前信托公司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朝着非标转标方向布局,主要模式包括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等。
聚焦消费金融领域,不少信托公司累计放款达千亿元级别。例如,截至2025年6月末,华鑫信托服务普惠金融累计为个人放款65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800万户,累计放款570亿元。国民信托2024年通过普惠金融项目累计触达个人与小微客户1963万个,2024年末存续规模261.51亿元;中诚信托持续深化与互联网头部机构合作,不断丰富业务模式,提升自主风控能力,截至2024年末,累计向自然人发放贷款近3900亿元,累计服务2.66亿人次。
资源互补下的合作逻辑
其实,信托公司并不是消费金融领域的新人。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与行业转型方向的调整,信托业一改此前对消费金融业务的布局逻辑,在符合转型要求的同时,将其作为探索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整体上看,如今信托公司对助贷公司的选择更加“挑剔”,例如对助贷机构的资产规模、利润率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目前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与在股东背景、经营行为、内部管理、管理规模、公开市场美誉度方面具备领先优势的持牌主体展业合作,包括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华鑫信托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在打造普惠金融优质资产池的基础上,公司通过发行普惠资产证券化产品,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入普惠金融领域。2024年,华鑫信托发行普惠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加权平均优先级资金成本低至2.3%。
“有的信托公司选择与互联网大厂合作,更多是基于生态圈的思维逻辑,倘若能找到合适的介入途径,大家各自发挥所长,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们非常看好消费金融业务。”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信托公司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是对当前政策的积极响应。例如,今年6月,为推动大力提振消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此外,伴随科技能力迭代、对行业资源把握能力提升,信托公司将消费金融业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变得水到渠成。
“早期,在消费金融领域,信托公司to B业务做得很成熟,与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大厂等均有合作。后来随着行业变迁、技术迭代、政策引导以及信托公司自身专业能力提升,信托公司逐渐具备了to C端的运营能力。普惠金融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说也意味着从传统的to B模式转向to C模式。”前述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说。
曾刚认为,信托公司布局消费金融业务可进一步扩大客户基础,优化资产结构。由于消费金融领域风险定价水平较高,净息差通常大于传统企业贷款业务,这有助于提升信托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提防风险重视客诉问题
“在市场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做下沉市场的消费金融业务较难把控风险。当前,消费金融业务面临风控合规压力和投诉量高企等问题。”南方地区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不少信托公司在定期报告中透露了业务投诉情况。例如,国民信托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公司2024年接到消费者投诉事件共计9897例,投诉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天津信托2024年共受理监管部门转办的1305件消费者投诉,494件自收投诉,涉及人数1231人,所涉投诉业务均属于消费金融业务贷款类客户投诉,自主发行的信托产品客户投诉数量为零。
除消费者权益保护压力外,消费场景拓展困难且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流量侧竞争也是消费金融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头部平台重点布局的消费金融业务场景集中在线上商城、家装等领域,流量争夺激烈,产品趋于同质化,中小机构获客成本攀升,且用户转化、留存率偏低。华鑫信托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信托公司破局的关键在于强化合作生态建设与客户经营,与普惠金融生态服务商形成优势互补,达到精准触达客户、促进资产生成和流转、强化风险防控的效果。
曾刚认为,伴随监管趋严,信托公司在与助贷机构合作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在警惕变相突破资金用途、穿透底层资产合规等边界的同时,应强化科技赋能,加大风控系统建设。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表示,当包括智能投顾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加速提升,使更能切实地适应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时,新型交易业务必然激增,信托业要学会通过通讯网络平台提供信托产品、交易信托产品以及从事风险管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