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半月内,央国企开发商融资提速,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等头部房企累计融资超130亿元。此次融资潮有利于优化资产负债表,强化保交楼资金支持,但需关注潜在风险,建议重点监测相关企业资金链状况。

  近半月内,央国企开发商融资显著提速,这一趋势在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调整中尤为突出。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10月8日以来,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华发股份等头部房企先后发布融资计划,累计规模超130亿元,其中债券融资成为主流方式。

  10月8日,中海地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拟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的计划,分为10亿元和20亿元两个品种,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北京、深圳等多地21个全资项目的建设。10月10日,华润置地计划发行25亿元中期票据,期限5年,资金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直接降低融资成本。10月12日,保利发展推出30亿元中期票据方案,两个品种间可双向回拨。10月14日,华发股份48亿元定向可转债正式落地,发行期限6年,票面利率从第一年2.7%逐年递增0.05%,募集资金将投入上海、无、珠海三地住宅项目。

  多家企业在募集公告中明确,募集资金将严格遵循专户监管、受托支付原则,不得用于土地款、并购、“地王”项目及三四线城市开发等用途。华发股份特别指出,3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仅用于临时补充主营业务流动资金,且需在项目需要时及时回调。此次融资潮背后是行业融资结构的深度调整,据克而瑞数据,1~9月65家典型房企的累计融资总量为3171.5亿元,同比减少28%。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称,央国企融资提速有利于优化资产负债表,强化保交楼资金支持。但他同时提醒,需关注潜在风险,当前央国企项目土地成本仍处于高位,若市场回暖速度不及预期,应引导其通过合理定价策略加速资金回笼,尤其是个别项目价格下调、蓄客表现不及预期的情况,建议重点监测相关企业的资金链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