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
AI导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住房实现交付,同时着力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今天(10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我国“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取得了哪些高质量发展成就?一组数据带你看,房地产发展成果显著。
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多人,房地产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住房政策成效凸显。
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超7万亿元
据介绍,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的审批金额已经超过了7万亿元,有力保障了商品房项目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
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
“十四五”期间,在司法处置中把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对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不让其“金蝉脱壳”、蒙混过关。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有力维护了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地方已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
据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
我国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发布会上介绍:
在体系上,充分考虑保障对象的实际情况差异,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在住房保障制度上作出了相应安排。
在方式上,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购,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根据群众需求宜租则租、宜售则售。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保障对象的需求和保障房源的供给,提升保障效能,指导各地建立了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
在管理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准入、使用、退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严格监督实施,努力把住房保障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我国着力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十四五”期间,各地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下调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给予退税支持、下调契税税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各地因城施策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
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好房子是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将从标准、设计、建材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
第一,建设“好房子”得有一个好的标准。
第二,得有好的设计,依照好的标准,做出好的设计,才能保证这个房子从起点上好。
第三,好的设计得有好的材料来建造。
第四,有好的建造,得做到人民群众想要的不漏、不堵。
第五,得有好的运维,保证房屋全生命周期能够保持在良好的应用状态。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全文强制的《住宅项目规范》已经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全国住宅设计大赛也已开展,将在今年底评出获奖的方案。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还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推动研发适用于“好房子”的新型建材,很多建筑企业、设计单位现在也都在下功夫研究建造“好房子”。与此同时,为了在“好房子”的运维上下功夫,未来一方面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将对物业服务实施提升行动,解决好群众有感的一些“关键小事”,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