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 万达债务危机引发市场关注
AI导读:
王健林及其万达集团被法院采取限高措施,涉及1.86亿元执行案。万达面临商誉受损、融资受阻等风险,同时出售资产缓解资金压力,市场关注其能否度过危机。
财联社9月28日讯 王健林,这位叱咤房地产界的知名企业家,正面临其商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考验。近期,房地产行业调整与万达债务危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近日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据企查查APP信息,此次“限高”令涉及一起执行标的为1.86亿元的案件,该案件源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经判决后因未及时履行判决义务而进入执行程序。
“万达相关企业和王健林等被采取‘限高’措施后,不仅其乘坐飞机、高铁等行为受限,‘限高’还可能导致一些其它的经营风险,如商誉受损、融资受阻、合作被迫中止或直接终结等连锁反映,也不容小觑。”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玉臣告诉记者。
“限高”的影响与行业连锁反应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限高”涉及的案件,是一个地方项目的借款纠纷引起的。公开信息显示,该执行案件的案号为(2025)甘01执恢249号,被执行企业包括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万达文旅置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此次王健林被“限高”是因公司债务纠纷未履行法定义务,而非其个人负债。这种法人“限高”虽不直接影响其股东权利,但会削弱其对外代表万达的公信力与谈判力;对万达的融资、合作、政府项目洽谈等会产生间接阻碍。
除此次“限高”令涉及的1.86亿元执行案,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多条被执行人信息,同时,当前万达系多家公司股权也被冻结。王玉臣表示,股权被冻结,往往会直接影响该股权的处分和收益,而以出让股权方式寻求注资或者资金回流的路径,可谓被完全封堵。
资产出售与战略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万达在持续出售旗下资产的同时,还进一步减持了其持有的万达电影股份。9月24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股东莘县融智于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23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2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事实上,为缓解资金压力,王健林近两年持续出售资产。2023年,王健林多次出让万达电影股权,并失去了对万达电影的实际控制权。2025年4月,王健林作价24.9亿元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7月份,又以2.4亿元的价格将快钱金融30%股权售予中国儒意。同时,万达已出售多个万达广场项目,其2024年出售了超过25家万达广场。2025年,资产出售步伐进一步加快;5月26日,太盟投资集团(PAG)联合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机构设立的合营企业,拟收购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
“这三家合伙企业的出资金额合计465亿元,这与三个月前太盟、腾讯、京东等组成私募基金拟以约500亿元收购万达48家公司股权的交易金额、股东名单高度吻合,这些举动可视为该交易在资金端的实际性落地。”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随着万达债务问题持续发酵,市场正密切关注这家曾经的房地产巨头,能否再次度过危机。房地产行业调整与万达债务危机,成为观察企业风险管理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案例。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