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六条”出台一周,上海外环楼市成交量明显增加,8月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92万平方米。外环区域表现突出,价格优势、供需结构变化及配套提升成关键因素。政策刺激下,市场情绪趋向积极,正向评论占比提升。

“沪六条”出台一周,房地产市场效果显著,尤其是上海外环区域。据上海市房管局数据,上海一、二手住房成交量水平明显增加,推动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8月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9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4%,同比增加2%。外环区域表现尤为突出,一手和二手房交易活跃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一场区域价值重估的浪潮已然掀起

价格:总价低,易受政策影响
外环的“香”,首先体现在价格优势上。从统计数据看,新政前的7月新房外环均价是内环的一半不到,比起中外环也要低将近30%。刚需房源总价大多可控制在500万元以内。因为总价低,好的区域还有逆风上涨的趋势。从7月的二手房数据来看,外环外不乏部分支撑强的板块房价坚挺甚至上涨,有的小区价格环比上涨10%以上。2024年以来,外环利好政策频频,如取消非沪籍单身购房限制、缩短社保年限、下调公积金利率等,均对房价产生积极影响。

以“929”沪七条政策为例,政策出台后的10月份,外环房价提升效果明显。新房外郊环、郊环外均价环比上涨均超2%。二手房方面,成交量最高的外环二手小区套均价格普遍上涨。去年政策对外环房价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为今年的政策效果和外环房价的预期提供了有力参照。8月30日,新政落地后首个周六,外环住宅成交均价上涨至53628元每平方米,达到8月日均价新高,也超过了去年同期,政策刺激效果立竿见影

供需:抓住刚需,结构再平衡
虽然价格有优势,但供应是外环楼市价值评估的另一侧砝码。上海外环外住宅库存量巨大,截至8月25日,2025年外环外住宅为48329套,占全市可售住宅的80%以上。CRIC数据显示,外环外库存面积占比达76.6%,去化周期为17.6个月,去库存压力明显高于外环内。一些楼盘为了去化,甚至推出了“买房送车位”“送装修包”的活动。这次的政策可谓对需求尤其是“刚需”进行了精准施策:非沪籍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社保年限从5年直降到1年,且没有套数限制;单身人士不再区分“单身家庭”与“已婚家庭”,统一按居民家庭购房政策执行。

从最近的销供比数据来看,外环的去化能力也在加速提升。今年1-7月各区销供比普遍上升,说明售出的面积高于供给的增加,速度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去库存,叠加政策的影响,预期效果良好。配套:早非“吴下阿蒙”
最近一两年,上海远郊商业人气很旺。根据中商数据,上海全市人气TOP10的商场,外环外商场一共有4个,占比达40%!不仅是商场,从点位信息上看,医院、学校与外环外居住用地的重合度极高,大部分社区就近都有医疗与教育资源的配套。这些年,上海有意识提升教育、医疗资源在外环的投入,2025学年新开中小学校34所,新增学位近13000个,五个新城也都有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的导入。

更重要的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要达到60个左右。目前已经发布了53个特色产业园区,多数在外环以外,其中上海五个新城的特色产业园就占了23个。产业的加速布局,也会带动和辐射外环房产市场的需求。唐镇作为外环外的代表性板块,近年来房价表现突出,正是体现了产业支撑的重要性。

情绪:正向且理性
新政发布之后,962269房地产交易行业服务热线的最高接听时段一小时内来电达到480个。新政落地后的首个周末,外环多个售楼处和中介门店人气旺盛。我们观察,社交媒体上,新政一周以来,“外环购房”的讨论热度不减。从“沪六条”发布当天的评论来看,正向评价提高至32.52%,而在一周后的评论当中,正向评论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超过了负面和中性评论。其中,高收入群体将政策红利视为资产配置的新选项,在政策推动下进行投资。而居住刚需的家庭更关注职住平衡的实际需求,“再不买真买不到了”,是他们的代表言论。上海这一波政策效果,也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充满期待。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