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客在港购房量创新高,香港楼市迎新动力
AI导读:
2025年截至7月,香港私楼成交中内地客占比达24.2%,创近十年新高。内地客在港购房兴趣增加,但资金调动成难题。香港政府抢人才政策成效显著,超22万名人才抵港,为楼市注入新动力。
在内地楼市成交量低位徘徊之际,内地客在港买房量却创下近十年新高(香港楼市,内地购房)。
据香港中原地产数据,2025年截至7月份,香港整体私楼(含一二手,下同)住宅成交31190宗,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达到7547宗,占比24.2%,与去年全年的24.6%占比相当接近。这或意味着,从去年以来,香港每卖出10套房,就有约2.4套为内地客购买(购房数据,内地客)。

香港每卖10套房,就有2.4套买家为内地客
在2025年上半年,香港一、二手住宅录得25920宗买卖登记,当中使用普通话拼音登记的买家多达6128宗,创历史新高,涉及资金达559亿元(港元,下同),人均入市金额逾900万元,当中93%选购的是2000万元以下单位,中低价住宅成为内地买家的主战场(内地客购房,中低价住宅)。

从香港中原地产监测的2016年至2025年的成交数据可见,在2016年上半年,香港整体私楼成交17142宗,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1762宗,这意味着十年前内地买家占比为10.3%,香港每卖10套房,仅有一套为内地客购买。近十年间,内地客赴港买房新低发生在2020年上半年,当年上半年香港成交23988套房,但普通话拼音买家只占2209套,占比低至9.2%。
伴随香港楼市政策逐渐宽松,自2023年起,内地客赴港买房占比逐渐上升,2023年上半年首次占比达到15.9%;在2024年撤辣后更是创下新高,达到24.5%;而今年上半年亦占比达23.6%(楼市政策,内地客占比)。
全年成交数据与半年成交数据的走势大致相同。在2016年至2019年之间,内地客在港买房占比一直居于11%至12%之间,直到2020年创下新低。但在2021年至2022年,内地客香港购房占比又回至11%至11.6%之间,直到2023年突破15%。
香港中原地产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整体私楼成交47367套房,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达到11648套,占比24.6%,创下十年新高。此后迄今仍维持这一幅度。在2025截至7月,香港整体私楼成交31190宗,已占去年全年的65.8%;当中普通话拼音买家7547套,占比达24.2%。
内地客置业比例继续上升:已有超22万名人才抵港,还有10万人获批
香港中原地产指出,近年普通话拼音买家来港置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但对不少准买家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寻找到心仪房源,而是合法安全地将资金汇到香港。受外汇管制影响,普通话拼音买家每人每年最多只能兑换约5万美元,要凑够一笔几百万的楼价首付,过程亦相当周折。
以今年上半年人均买港房约900万元来算,即使能做七成按揭,普通话拼音买家依然需要自备约270万元的首付。
据介绍,普通话拼音买家最常采用的筹集购房首付的策略是:动员亲朋好友的换汇额度,分批将资金电汇到香港户口,逐步累积所需金额;此外透过“资本项目汇款”,即以出售内地的房产、收取企业分红等收入来源,凭合约及完税证明向银行申请一次性大额汇款。虽然审批程序较繁复,但一旦获批便可迅速完成资金调动。而对于内地的高净值人士而言,还可选择在香港成立公司,再透过内地企业以合法形式支付分红或股东贷款,调动资金更具弹性和效率。
今年8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发文表示,香港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措施,成效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共收到约51万份申请,其中约34万份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抵港,并携带超10万名受养人落户。大部分抵港人才已在港成功就业,主要投身于金融、创新及资讯科技、商贸等香港支柱产业,有效缓解了香港人口高龄化挑战,保障了长远人力需求,支撑了房屋租赁市场。
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陈永杰认为,在简单税制、高透明度的交易环境下,加上教育资源与稳定投资回报,香港对内地买家吸引力依然强劲。全面撤辣与抢人才政策齐发,可望为香港楼市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力,若资金调动渠道一步到位,内地客将在本港楼市扮演更重要角色(香港楼市,内地客)。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