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多地发布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计划,存量土地收储迎来“开门红”。广东规模最大,多地拟用专项债收储土地超680万平方米。收储价格折扣在7折至9折,收储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

今年以来,多地发布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计划,存量土地收储迎来“开门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多地发布首批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清单。其中,广东规模最大,截至2月11日,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15个城市拟用专项债收储161宗土地,土地使用面积超680万平方米,总价超350亿元。 中指院提供

收购价格为7折至9折。从收购金额来看,惠州拟收购价格超120亿元,居于首位;珠海拟收购价格66.5亿元,位列第二。据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观察,广东第一轮的专项债闲置土地收购主要偏向于支持地方国企,保利、华润、华侨城、华发等企业有部分地块进入名单。与此同时,这些地块超8成的成交时间集中在2020年至2024年。

2024年10月,财政部明确提出,将允许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此外,考虑到当前已建待售的住房相对较多,财政部亦将积极支持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2024年11月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提出土地储备机构委托经备案的土地估价机构,对拟收回收购地块开展土地市场价格评估,相较企业土地成本,就低确定收地基础价格。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称,本次广东省各地的拟收购价格也是综合考量市场评估价和土地成交价格,以东莞沙田镇的一宗地块为例,该地块是成交价与评估价就低确定了拟收回价格。这些地块的收储价格均低于当初的出让价,折扣在7折至9折,贯彻了“土地成本与评估价,就低确定”的原则。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目前主要收购的是国企和城投的地块,一方面在于国企城投地块资产负债关系较为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块很多在抵押状态,或有复杂的债券债务关系,甚至是司法纠纷,不符合收储条件。

并非只选国企地块,后续若有符合条件的民企地块,新的收储计划将会出炉。这些闲置土地收储以后,可能暂时储备着,或修改规划条件再出让给原企业,也有可能转变用途,用作保障房、公共用途等等。收储或是今年土地市场一大看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到下放专项债券项目审核权限,选择部分管理基础好的省份以及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的地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广东省(含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等10个省份列入试点。

随后,广东省制定了《关于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指引(试行)》,推动省内各地区加速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当前大多数城市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的进展仍有待提速,地方收购存量土地依然存在多项难点。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即便仍有不少难点,收储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收储能从源头上降低土地库存,缓解供求关系,比如稳定开发商资金链,利好保交付和拿地开工,稳定行业体量和夯实止跌回稳基础。谈及未来收储工作的推进,陈文静认为,打通各个收储堵点,加快收储节奏,或将是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