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产品收益亮眼,权益类投资成险资配置重点
AI导读:
据Wind数据,10月以来已披露净值的保险资管产品中,超九成实现正收益,权益类表现尤为亮眼。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力度增强,高股息、高成长成配置重点,另类投资成调整资产配置结构重要途径。
据Wind数据统计,10月以来已披露最新净值的保险资管产品有1583只。其中,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1468只,占比高达92.7%,保险资管收益亮眼。从产品类型看,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28%,保险资管投资成效显著。
随着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加速落地,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力度持续增强,尤其加大了对科创类企业的关注。高股息、高成长仍是险资配置重点。此外,寻求收益来源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另类投资拉长久期、平滑净值波动、增加收益弹性,成为险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亮眼
据Wind数据统计,10月以来披露最新净值的1583只保险资管产品中,有156只产品年化回报率超30%,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业绩表现十分亮眼。
具体来看,在1583只产品中,固收类产品有1008只,其中945只产品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为正收益;权益类产品有263只,其中仅4只产品今年以来处于亏损状态,其余259只产品均实现正收益;混合类产品有200只,其中今年以来回报率大于0的产品有190只。
从近半年的产品收益情况来看,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突出。近6个月回报率排名前10位的产品均为权益类产品;在回报率超30%的62只产品中,权益类产品有48只。
业内人士表示,得益于今年A股市场回暖,险资权益投资交出亮眼答卷,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提升长期收益的有效途径。
高股息高成长是配置主线
随着权益类资产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保险及保险资管公司调研上市公司的力度持续增强,尤其加大了对科创类企业的关注。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有206家保险及保险资管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超1.4万次,调研公司数量合计达1.1万家。其中,泰康资产调研次数最多,达875次,华泰资产、大家资产、人保资产、平安养老、新华资产调研次数均超500次。
从行业来看,电子元件、工业机械、集成电路、电气部件与设备、医疗保健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区域性银行等领域是险资关注的重点。
具体来看,在电子元件领域,深南电路、中际旭创、立讯精密等公司获较多保险资管公司调研。险资对这些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产能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较为关注。
此外,在集成电路领域,聚辰股份、澜起科技等公司获险资重点调研,公司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情况、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等均是险资感兴趣的话题。
在传统行业领域,银行股仍为险资高股息配置策略的核心标的,渝农商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被多次调研,如何提高区域内竞争优势、展望零售贷款不良率等均是险资关心的问题。
加大权益类资产布局
“自去年9月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信心在修复,体现在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上,就是债券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上行,股票市场迎来上涨。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最重要的变化是保险机构的风险偏好在提高。”中意资产总经理贡磊表示。
权益投资收益增长拉动保险机构业绩提升。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财险近期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受益于权益投资收益增长,三家险企业绩均超预期,且股票仓位明显提升。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上市险企资产端弹性明显增强,将推动险企在牛市行情下实现更好的利润增长。
安联资管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张光认为,险资机构是市场上可投资产类别最广泛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未来在资产端,可以利用利率互换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传统的固收类和权益类资产,寻求收益来源多元化,特别是通过另类投资拉长久期、平滑净值波动、增加收益弹性,成为险资调整资产配置结构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