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华夏凯德商业REIT上市,险资通过多种方式加码不动产投资。租赁型资产因性价比高、与险资负债基因匹配、退出路径畅通等优势,成为险资心头好。险资与租赁型资产双向奔赴,推动市场构建良性生态,未来险资将深耕该赛道。

  近期,华夏凯德商业REIT成功上市。据悉,其底层资产涵盖广州、长沙核心商圈的两座成熟购物中心,且该项目重要投资者中又见险资身影,财信人寿参与战略配售。这并非个例,近两年,险资通过直接收购、股权合作、参与REITs等多种方式,持续加码对存量商业地产、优质办公楼、长租公寓等不动产的投资,不动产投资成为险资新宠。

  比如,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人寿、建信人寿等保险公司披露了13笔大额不动产投资,涉及6个不动产项目,投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在笔者看来,当前险资不断加仓不动产的行为,与前些年其重仓地产股不同,折射出投资走向已发生转变,不动产投资类型更加多元,且更为青睐收益稳定的租赁型资产。这充分说明,在票息承压环境下,险资对资产配置逻辑进行了理性升级。

  租赁型不动产能成为险资的“心头好”,首先缘于高品质租赁型资产性价比优势凸显。近两年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部分商业地产、办公楼以及长租公寓等资产估值回落,尤其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项目,在出租率保持高位、租户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资产价格不再“虚高”。险资此时“出击”这类资产,不是“抄底”的投机,而是“择机”的理性。与此同时,这类资产无需承担新建项目的周期风险,入手就能产生现金流,契合险资“求稳求实”、追求“安全垫”的投资偏好。更重要的是,在交易结构设计中,险资投资人往往会在分配项目收益时享有优先权,为其投资再添一层“保护膜”,如此一来,租赁型资产有望为险资带来“租金+增值”的双重收益。

  其次,租赁型不动产的长期属性与险资的“负债基因”是天然搭档。从资产属性匹配度来看,险资的资金来源以长期寿险、年金险为主,负债久期往往长达数十年,这就要求其资产端必须寻找久期匹配、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投资标的。短期金融市场受政策、利率、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风险较大,而租赁型不动产的租约通常签订3年至5年,部分优质商业项目租约甚至更长,能够为险资提供持续、可预期的现金流,有效对冲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优质办公楼里的金融机构、央企租户,长租公寓里的稳定客群,都能让现金流形成“长期续航”能力。这种“长期持有、稳定收租”的模式,符合险资“熨平周期、稳健增值”的投资需求。

  最后,租赁型不动产资产“募投管退”闭环逐步成形,为险资打消后顾之忧。此前,不动产投资的退出渠道相对单一,长期持有面临“变现难”的问题,这曾是制约险资加大布局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随着公募REITs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资产证券化工具的不断丰富,险资投资不动产的退出路径日益畅通。一方面,险资可以通过参与公募REITs战略配售,在项目培育成熟后通过二级市场实现退出;另一方面,部分大型险企通过搭建内部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动产从投资、运营到退出的全链条管控,形成“投得准、管得好、退得出”的良性循环。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险资与租赁型资产的“双向奔赴”,正在推动市场构建良性生态。对不动产运营主体而言,险资注入长期性资金,能倒逼行业从“重开发”转向“重运营”——不再只追求短期销售回款,而是更关注租户体验、资产增值,让商业地产、长租公寓真正回归“运营本质”;对险资自身而言,租赁型资产则成为利率下行周期里的“收益压舱石”,既能分散投资风险,又能为投保人利益提供保障。

  可以预见,随着核心城市优质不动产供给增加,以及REITs市场进一步成熟,险资将会深耕租赁型资产赛道。但同时也需注意,不动产投资仍面临市场分化、运营管理等风险,险资需在精准筛选标的、提升运营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真正实现“资产增值”与“收益稳定”的双重目标。在长期主义理念指引下,险资与租赁型资产的紧密结合,正成为资本市场中一道兼具稳定性与成长性的新风景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