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政策、市场与技术多重推动下,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云计算、AI与大数据重塑服务模式与核心流程。以中国人寿为例,通过智能技术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理赔。保险科技未来聚焦云原生、AI与数据智能三大趋势,推动行业向高效、个性化方向演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汉垚

在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与技术变革的多重因素推动下,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正步入加速道,深刻重塑服务模式与核心流程。尤其在保险科技领域,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持续渗透,正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爆发式迭代,更进一步加速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业内普遍认为,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保险业从“风险补偿者”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者”转型的步伐不断加速,而技术已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保险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升级,更是行业效率的全面提升。

多因素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是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助推器,数字金融可以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因此,早在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就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增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数智化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营销服务、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

不仅监管政策在指引保险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市场需求也在实实在在地推动保险业加速转型。

过去十年,保险行业经历了从“规模驱动”到“客户导向”的深刻转变。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与AI技术的发展,客户需求的线上化、场景化、个性化趋势愈发显著。保险业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服务与体验的较量,在信息透明化、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主动权。

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体验升级,已成为保险机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指出,传统核心系统在灵活性、响应速度、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监管对数据安全、系统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断提升,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底座的重构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均衡发展。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早已依托科技手段,建立线上线下多触点服务格局。该公司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中国人寿寿险”APP共计可为客户提供160项服务功能。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APP注册用户1.6亿人,月活用户突破1100万。

同时,中国人寿创新打造“空中客服”O2O服务新模式,利用视频技术搭建客户和公司服务人员之间的快速通道,覆盖28项保全服务项目,连接公司近2500个柜面网点,2024年累计服务客户180万人。

此外,在今年4月,中国人寿开始探模型在客户服务领域的应用,电话坐席“智慧伙伴”问答助手基于DeepSeek大模型实现坐席跨库搜索应答,有效点赞率93%,咨询类业务通话时长平均缩短17.38%。

重塑保险核心流程

在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下,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并不仅体现在客户服务上,而是在重塑保险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而获得运营效率提升。

腾讯云发布的《保险核心系统转型白皮书》中指出,过去保险业繁琐的业务环节正在被系统性梳理和简化,打通销售、核保、客服、理赔环节间的壁垒,能够为整体的业务运营效率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是支撑客户体验升级的关键。

AI与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正在重塑保险核心流程,在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实现精准决策与效率质变,从而将基础性、重复性工作集中化、自动化处理,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并释放出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到更复杂、高价值的服务中,如疑难案件的理赔、个人化的产品咨询和高净值客户的服务。

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通过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个运营环节的应用,覆盖全业务价值链,实现运营作业的高效处理与质量提升,智能运营水平行业领先,核保智能审核率95.17%,再保线上化率83.9%,理赔时效保持行业前列。

医疗票据结构化采集、医疗责任精准匹配是理赔过程中最耗时、最费力的难题,中国人寿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攻克多项技术难点,通过构建智能调度、智能识别、智能审核等核心能力,实现全流程无人工理赔作业。

中国人寿工作人员介绍到:“部分案件在客户报案申请后,全程由系统智能化处理办结,赔付快速到账,最快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赔付。”

调研中,记者还了解到,针对每年8-9月学生险参保高峰客户日常服务难以高效触达、95519客服热线服务量激增等痛点,中国人寿通过加快布局建设“中国人寿寿险企微客服”新触点,借助企业微信搭建公司与客户的双向、高效服务通道,为广大客户及时提供线上保险咨询、保单查询下载、一对一理赔报案协助支持等服务,通过多元化交互方式,一键发送指引图文,直观展示操作流程等,显著提升客户问题解决效率和满意度。截至8月20日,企微客服已累计沉淀加微客户近19万人。

云、数、智三大趋势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技术落地,胡利明指出,保险科技未来三大核心趋势分别是云原生、人工智能(AI)与数据智能。

云原生技术通过微服务、容器化与DevOps的深度整合,为保险核心系统提供了“模块化拆解”与“敏捷组装”的能力。未来,云原生将进一步推动保险系统从“封闭式烟囱”向“开放式生态”演进,通过混合云架构实现公有云的弹性与私有云的安全平衡,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

据了解,中国人寿建设的数字化研发体系深度融合了DevOps、云原生等前沿技术,其科技条线每年交付超过5000个版本,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对业务的有力支撑。

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面,随着国产开源大模型兴起,保险服务从“标准化应答”迈向“个性化交互”。胡利明指出,未来,基于AI智能体的用户界面将成为主流,通过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动态生成保险方案,甚至预测潜在风险,实现从“事后补偿”到“事前防御”的跨越。

数据也是保险公司AI战略的必要条件,当前保险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已从基础建设向价值挖掘深化和发展。

通过搭建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等基础设施,保险公司可以实现风险模型构建、经营策略优化、客户画像分析及精准营销、自动化监管报送等场景的数字化升级。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人寿管理着规模庞大的寿险数据,覆盖从1950年至今超32亿份保单、6亿客户的信息,每天实时流动数据超1100亿条。2022年,中国人寿荣获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最高等级认证,成为全国第四家、保险行业首家获得该认证的企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