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财险53亿债券违约,保险业偿付风险凸显
AI导读:
9月30日,天安财险53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因偿付能力不足无法按期兑付,成保险业首例违约事件。此前包商银行也有类似情况。天安财险还涉及多项违法违规行为,6月已被吊销业务许可证。
9月30日,明天系旗下的天安财险发布公告称,其2015年发行的53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应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兑付,因偿付能力不足无法按期兑付,成为中国保险业首例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违约事件,此事件凸显保险偿付风险。

该债券原定利率前五年为5.97%,后五年升至6.97%。天安财险预计无法还本付息的原因是,公司不能确保在偿付本期债券本息后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有能力清偿其他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偿付风险进一步加剧。
天安财险公告强调,只有在偿付后充足率不低于100%且能清偿其他债务时才可还本付息,目前不具备条件。天安财险称,公司已与本期债券的债券持有人开展积极沟通,全力配合债券持有人的相关诉求,后续将在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中对本期债券统筹安排、处理。
2020年7月17日,因天安财险等公司触发了相关法规规定的接管条件,为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天安财险等6家“明天系”机构实施接管,并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本期债券计息挂帐。自2020年被接管以来,天安财险未行使赎回权并暂停支付利息。
此前,同属明天系的包商银行曾在2020年发生类似事件,其65亿元二级资本债被全额减记,累计欠息5.86亿元不再支付,成为金融机构债券违约的先例,此类事件警示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天安财险由于涉及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今年6月已被监管部门吊销业务许可证。6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涉及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及其相关责任人。其中,对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吊销业务许可证,多名责任人被禁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了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存在的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均涉及公司治理不真实、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等重大问题。
来源:读创财经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