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出手规范交通安全统筹,遏制“冒牌车险”
AI导读:
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规范交通安全统筹,从源头治理“冒牌车险”。通知明确交通安全统筹为运输企业内部互助,禁止面向外部车辆,并要求企业开设专用账户,接受监督。同时,强调保险业风险减量,鼓励保险公司参与事故预防,解决营运货车投保难问题。
“买的时候完全不清楚保险和‘统筹’有啥区别!业务员说这么买便宜,出事也能赔。”近两年,关于“车辆统筹”冒充保险的报道屡见报端。市场苦统筹久矣,如今,监管终于出手了!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交通安全统筹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从源头治理“冒牌车险”。
监管补上“高仿车险”漏洞
据了解,当前市面上有超过2000家公司名为“统筹”,这些公司不具备商业保险的经营资质,但却在变相销售违规保险,其中潜藏着诸多风险。
很多车主本打算购买车辆商业险,却买到了所谓的统筹,导致车主们权益受损。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统筹合同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护,无准备金、再保险或保险保障基金兜底,偿付能力无保证,导致理赔纠纷高发。
此次出台的《通知》,便从源头补上了“高仿车险”漏洞。《通知》明确,交通安全统筹是以交通运输企业为发起主体,面向企业自有车辆开展的非经营性行业互助行为。任何机构不得面向不特定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
《通知》还提到,交通运输企业面向自有车辆开展交通安全统筹的,要开立统筹资金专用账户,健全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统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
在李文中看来,《通知》将交通安全统筹严格限定为运输企业内部互助,禁止面向外部车辆开展。同时,要求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彻底剔除“统筹”“互助”等误导性表述,从注册源头切断假冒保险的生存土壤。
“需要警惕这种非法运营方式‘改头换面’重新出现,规避监管。”李文中提示。
强调保险业风险减量
营运货车商业险近年来一直遭遇投保难问题,这也给统筹冒充车险留下了一定空间。因此,《通知》也强调了要健全道路运输行业风险管理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参与事故预防。
《通知》指出,鼓励保险企业与行业协会、运输企业等深化合作,积极参与营运车辆主动安防、视频监控等事前事中风险防范工作,提升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发展水平。
营运货车投保难、保费高的问题持续困扰着行业从业者。李文中表示,将交通安全统筹界定为企业内部互助后,对于大量中小运输企业来说难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建议将建立的“车险好投保”平台服务对象,由新能源车扩大到包括燃油车在内的高风险运输车辆。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