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测评:揭示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AI导读:
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开展互联网保险测评,发现产品名称有歧义、信息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涉及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150款保险产品,需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保险因其依托网站、移动App或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了保险产品从投保到理赔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其便捷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在逐年攀升。然而一些消费者却反映,某些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等问题。
近日,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开展互联网保险测评,发现了一些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典型问题。
产品名称有歧义
事实与宣传不符
首先测评发现的问题是产品名称有歧义。这款“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在其宣传页面的显著位置标着 “意外医疗、伤残、猝死”“保障更全面”等宣传语,给消费者留下意外保障可达百万元的印象。
然而测评人员仔细浏览页面下方的保障责任发现,“意外身故或残疾保险金”仅为十万元、意外医疗补偿保险金仅为一万元。所谓“百万”保额仅仅是指飞机意外身故或残疾,这与其宣称的“百万综合意外”相距甚远。
信息披露不全面
实际保障与销售宣称不符
其次,测评还发现有些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不全面,宣传与实际保障不一致。
这款重疾险在其销售页面中突出了“不限健康状况不受历史疾病影响”等保障权益,下方还打出“不再因带病被拒保”这一核心卖点,来吸引消费者下单投保。然而测评人员发现实际保障与销售宣称并不相符。
上海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在线上,其实就变成一种做到形式上的合规。按照相关规定,所有我要告诉你的,我全放上去,但是通过一些设计,能够做到99.99%的人不会去看,因为我让你看的只是我想让你看的。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实是有很大伤害。
据了解,此次测评对象涉及10家市场主流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35家保险公司共计150款保险产品,其中医疗险80款,重疾险30款,意外险40款。
测评发现,一些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名称有歧义、信息披露不全面,营销文案不规范、人工客服缺失等问题,需加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