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上半年,多家重要人身险公司理赔报告显示赔付规模扩大、效率提升、服务普惠性增强。重疾与医疗仍是核心风险点,消费者保障缺口大。医保与商保目录协同调整,为健康险发展注入新动力,行业迈向新发展阶段。

  7月以来,多家重要人身险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上半年理赔报告。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10家公司的理赔服务半年报发现,整体呈现三大特征:赔付规模持续扩大、科技赋能驱动效率提升、服务温度与普惠属性增强。

  从上述各家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重疾与医疗风险仍是消费者面临的主要保障需求点,消费者的重疾保障缺口较大。随着近期医保政策与商业健康险新规陆续落地,业内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健康险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市场生态有望加速优化。

  十家公司上半年赔付总额超700亿元

  理赔服务是评判保险公司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5年7月15日,已有10家险企发布2025年上半年理赔报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披露报告的保险公司上半年赔付总额超700亿元。中国人寿以超1214万件赔付、302亿元赔付金额居首,平安人寿以237.7万件赔付、206.2亿元赔付金额排在第二位。

  赔付总额与赔付效率提升

  保险业整体赔付支出在上半年保持增长,风险保障持续增强。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前5月,保险业实现赔付支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91%。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8019亿元。财产险赔付支出3638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已披露同比数据的险企上半年理赔金额同样呈增长趋势。在数字化浪潮下,理赔服务的效率不断突破边界,智能化升级成效显现。如,中国人寿创新推出医保商保融合快赔服务;新华保险理赔时效从申请至结案缩短至0.72天。

  服务温度与普惠性增强

  作为保险行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理赔体验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行业口碑。2025年上半年,多家险企通过精准触达特殊群体、优化便民服务举措,让保险服务的温度与普惠性持续提升。中国人寿聚焦下沉市场需求,上半年服务乡村人口近224万人次,赔付金额超79亿元;服务残疾客户超5.3万人次,赔付金额超8800万元。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在未来5年,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针对普惠保险目前面临的服务覆盖与风险计量两大难题,上述方案提出,研究将普惠保险发展情况纳入保险公司监管评价体系。

  重疾与医疗是核心风险点

  记者梳理上述险企上半年理赔报告发现,多家险企呈现重疾险理赔金额高但医疗险理赔次数多的特点。以平安人寿为例,从理赔件数看,医疗险占比达92%,重疾险和身故相关保险各占5%和 2%;从理赔金额占比看,上半年医疗险理赔金额占比为28%,重疾险和身故相关保险理赔金额各占50%和20%。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消费者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水平仍然不足,实际赔付金额与高昂的医疗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缺口。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约4万元、平安人寿约8万元。而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疾的平均治疗费用约在20万元到50万元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为健康险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政策动力。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消费者而言,医保与商保目录的协同调整意味着保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叠加险企在赔付规模、科技效率、服务温度上的持续突破,健康险行业正迈向“保障更精准、服务更普惠、生态更协同”的新发展阶段,为消费者构建更坚实的健康风险防护网。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