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从无到有,三年间已推出279款方案,但在市场规模上仍相对滞后。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保险产品迎来更大机遇,需优化产品设计、调整税制政策等实现规模再扩容,竞逐千亿市场。

4月21日,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迎来了三周岁生日。三年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国推广的飞跃,成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启动以来,已有29家保险公司推出了279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方案,目前在售产品数量达到108款。然而,尽管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个人养老金保险市场规模相较于其他养老保险产品依然显得滞后。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要实现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离不开保险机构优化产品设计、调整税制政策、加强市场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

累计推出279款保险方案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同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地区)正式启动试点。

一年后,《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正式发布,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试点期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迅速扩容,从最初的6家保险公司的7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29家险企的279款产品,产品类型也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险、两全险扩展到分红型、万能型等新型产品。

其中,年金险因其提供的“终身现金流”确定性优势,成为主流产品,占比超过五成。在收益方面,稳健型账户2024年的结算利率在2%—4.07%之间,进取型账户则在3.1%—4.12%之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书记赵明表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作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重要配置选项,在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保险机构通过“保证+浮动”收益模式平衡风险与回报,为消费者提供了兼具保底收益与增值潜力的选择。

然而,与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公募基金产品相比,保险产品在灵活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赵明指出,尽管保险产品具有长期确定性、风险保障叠加、税收优化等优势,但资金锁定至退休的灵活性不足仍是其与银行、基金竞争时的短板。

竞逐千亿市场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推动这一制度的实施。河南省更是发布了《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用人单位积极引导职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据国金证券研报预测,以人均6000元缴存金额测算,个人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63亿元/年。面对这一千亿级市场,赵明认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将迎来多重机遇,包括税收优惠范围扩大、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的保底收益和长期稳定性更受青睐以及政策鼓励产品创新等。

然而,个人养老金保险市场规模相对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截至2023年末,我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单件数约74万件,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106亿元。不论是保单件数还是市场规模,均低于商业养老金等其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赵明指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面临的挑战包括产品灵活性不足、税制设计局限以及销售动力不足等。为了进一步发力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市场,保险机构需要优化产品设计、调整税制政策、强化市场教育以及平衡三方利益等多方面的努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