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迎便利,助力实体与资本市场发展
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宽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此举将促进保险业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保险资金入市迎来更多便利,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过33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投资规模至少6.57万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中长期资金力量。
此次《通知》放宽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并简化了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此举引发了公募行业的热议,普遍认为此举将促进保险业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并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拓宽权益资产投资空间,深化资本市场融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若叠加市场预期的长期松绑空间,未来潜在增量资金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耐心资本”,险资的长期稳定注入将有效缓解市场短期波动压力,提升A股机构化投资占比,强化其作为市场“压舱石”的稳定功能。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通知》还提出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这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股权融资支持,加速科技创新领域资本形成,促进产业链升级。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通知》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为老龄化社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更推动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有序转化,助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通知》的发布标志着险资运用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