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机制、影响与应对
AI导读:
7月25日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机制触发,多家人身险公司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旨在缓解利差损风险,促进行业稳健发展,但需警惕销售渠道“炒停售”行为。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会上发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该研究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的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超25个基点,触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机制。
随后,多家人身险公司发布公告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本次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在业内已有充分的预期。触发调整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从深层次看,近年来市场整体利率水平持续走低,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长期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在“偿二代”二期规则引导下,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也在上升。在多重因素影响背景下,人身险产品下调预定利率有助于缓解利差损风险,促进保险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预定利率调整直接关系人身险产品的开发、备案和销售。如果频繁调整,可能会使保险产品刚上市不久就要面临下架更换。这样既影响了市场预期,也增加了保险公司产品开发和切换的成本。从本次调整幅度来看,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均下调50个基点,可谓一步到位。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仅下调25个基点,给后续产品开发留下了空间。这说明此次调整不仅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也兼顾了今后一个时期人身险市场的发展走向。比如,各人身险公司正积极发展分红型保险。此次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仅作小幅调整,正是通过利率机制引导分红型保险产品发展,促进人身险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近5年来,人身险行业经历了多轮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迭代,人身险公司在产品开发、系统切换、渠道对接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体应对机制日趋成熟。此前已有多家人身险公司启动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并与销售渠道开展了充分的对接与培训,为产品顺利切换打下基础。
不过,在之前的预定利率下调、产品切换过渡阶段,个别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通过夸大宣传、制造恐慌情绪等方式“炒停售”,诱导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投保。随后消费者在发现产品并不符合自身需要,又申请退保,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面对此次调整,各人身险公司应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监测,一旦发现“炒停售”苗头应及时纠正。
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场利率下行叠加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得人身险行业发展既面临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通过此次预定利率调整,各人身险公司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加强对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创新,才能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