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返利与捆绑销售乱象频发,监管重拳出击促合规
AI导读:
车险返利与捆绑销售成为行业顽疾,多家保险公司因违规操作被点名。监管频频划定红线、开出罚单,但问题依旧存在。保险公司应强化合规与技术创新,推动“明折明扣”替代返利,监管也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车险返利,真的能让消费者购险成本更低吗?捆绑销售美其名曰让保障更足,看似消费者捡了便宜、保险公司打开了销量,但实则对行业埋下了隐患。近日,车险领域的两大顽疾再次被点名。3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信息显示,多家保险公司仍存在以返购物卡或现金抵扣的形式给予消费者车险“隐性”优惠,同时也有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搭售与车险无关的险种表示反感,影响购买体验。
车险返利、价格战、捆绑搭售,这些车险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监管频频划定红线、开出罚单,但相关问题依旧存在,这暴露出保险机构存在哪些不足?
两大顽疾被点名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信息显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汽车专业办公室近期组织开展了汽车保险消费调查。调查发现,车险销售返利优惠存在合规性隐患,多家保险公司仍在违规操作。
例如,原湖南银保监局曾对太保产险洪江支公司因车险返利问题开出罚单。该公司业务员通过微信转账的形式向客户返利,违反了《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此外,太平财险也曾因使用集分宝抵扣车险保费而被曝光,涉及的返利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车险市场高度同质化,为争夺客户,部分险企通过返购物卡、现金抵扣等隐性优惠变相降价,形成恶性循环。尽管《保险法》明确禁止返利,但部分险企仍通过线下渠道或第三方代理规避监管。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也表示,不少消费者反映曾因增值服务使用范围告知不清引发过相关争议,对公司增加搭售与车险无关的险种较为反感,认为这影响了购买体验。捆绑销售迫使消费者为无关险种买单,一些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产品种类不足,而新能源车车险又存在亏损的情况,迫使险企通过捆绑销售非车险产品弥补利润缺口。
需靠“实际行动”杜绝乱象
车险返利和捆绑销售均不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车险返佣和车险手续费竞争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实则互相影响。车险返利会导致保费定价不透明,消费者可能因隐性成本压缩而遭遇理赔拖延或服务降级。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返利加剧恶性竞争,挤压险企利润空间,影响偿付能力,最终威胁行业稳定性。
上海消保委指出,车险在销售时,应杜绝捆绑销售非车险产品的行为,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推动保险企业合规经营与行业自律,严格遵守监管的相关规定,摒弃返购物卡等违规返利行为。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优化运营模式,实现直接降低保费的目标,将实实在在的优惠让利给消费者。
近年来,监管部门已发布多项规范性文件,旨在杜绝险企通过赠送加油卡、预付卡等方式进行返现返利,要求严格执行车险保费“明折明扣”。同时,多家头部险企共同签署《车险合规经营自律公约》,承诺不返现、不送卡、不积分兑换。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强化合规与技术创新,推动“明折明扣”替代返利,通过直接降费让利消费者。监管也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违规返利实施严格处罚。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