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或将继续调整,业内预期二季度预定利率下调。新备案的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均有所降低。降息降准政策或继续实施,分红险成为市场共识。

继去年10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迈入“2.0时代”后,业内再度传来消息,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1月10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定价机制相关文件有望在近期出台,市场普遍预期二季度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将会有所下调。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或将从目前的2.5%降低至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或将从2.0%下调至1.5%;而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则可能从1.5%降至1%。这一调整幅度较大,将对人身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稍早前,市场已有传闻称监管部门正在召集险企研究在3月底再次调整预定利率。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关注度和紧张氛围。

所谓“调节定价利率机制”,是指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去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在《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该机制。预定利率基准值的确定将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当达到触发条件时,各保险公司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从长期利率方面来看,2025年1月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61%;而去年12月20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数据显示,5年期以上LPR为3.6%。这些数据为预定利率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业内普遍预期降息降准政策或将继续实施。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央行强调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长城证券分析认为,今年一季度的降准降息时点可能与去年相似,即先降准再降息。但考虑到银行“开门红”活动以及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受阻等因素,1月降息的概率相对较小。

基于上述预期和节奏,业内人士认为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时间窗口或将在二季度打开。这一调整将有助于缓解“利差损”风险,建立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预定利率的调整效率和及时性,从而提升险企资产负债匹配水平。

在新利率周期下,推广分红险已成为2025年人身保险市场的共识。分红险产品在保证收益的基础上还具备浮动回报的特点,能够兼顾保本与收益的平衡,为投保人提供更多选择。

(文章来源:21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