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提升申请门槛,商业银行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券商不低于300亿元。多家券商撤销申请,基金托管业务向头部券商集中。

  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及少数证券公司托管了约80-90%公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托管一直是券商重要的中间业务,不过近年来成功申领该项业务资格的券商越来越少。

  年内,证监会曾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拟进一步提升相关机构的申请门槛。

  日前,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还在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仅剩东吴证券一家,这一数量较2024年锐减6家。

  多家券商撤销基金托管资格申请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格显示,当下仍在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仅剩三家,而聚焦到券商机构,则仅仅剩下东吴证券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4年,排队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有7家,包括西部证券、财信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东北证券、渤海证券、东吴证券。这意味着,在2025年有6家券商撤销了该业务资格的申请。

  湾财社据证监会“许可审核进度”梳理发现,在2025年成功申请获得该项资格的仅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一家,并无证券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是券商获得基金托管资格的“高潮期”,该年有10家券商获得该项资格。此后,券商成功获得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案例并不多。

  最近的一起发生在2022年10月,彼时第一创业证券基金托管资格获得核准批复。在2022年还有东方财富、南京证券成功获得该项资格。

  基金托管准入门槛提升

  在多家券商撤销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申请的背后,湾财社注意到,在2025年4月,证监会就《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此次修改,证监会解释为,进一步优化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行业生态,压实托管人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支持托管人依法创新组织架构。

  相比原先的规定,意见稿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申请门槛。在修订说明中,证监会指出为强化合规风控能力要求,提高申请机构的净资产要求。

  新要求下,商业银行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净资产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此前金融机构的申请要求是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

  湾财社据wind数据平台搜索发现,以2024年末上市券商的净资产来看,符合200亿门槛的券商为33家,但达到300亿门槛的券商则仅为23家。

  从上市券商的统计口径来看,门槛提升下有10家券商不满足新要求,如果扩大到非上市券商的统计,这一数量将可能进一步提升。

  聚焦6家撤销的券商,西部证券与东兴证券的净资产正好介于200亿元-300亿元之间,因此无法满足新门槛要求,东北证券2024年末的净资产则为191亿元,小于200亿元。

  在净资产指标之外,新标准还新增了监管评级的要求。券商作为申请人,需满足最近三年监管评级在A类以上。

  此外,修改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第52条规定的可以取消基金托管资格情形中,增加“未实质开展基金托管业务,取得业务许可证满2年后,连续36个月月均基金托管资产规模低于50亿元人民币”的情形。

  有业内人士称,修改后的管理办法提升了申请门槛,同时增加了取消资格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基金托管业务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中小机构将面临托管规模维持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订说明中,证监会强调,部分新获批或者正在申请该项资格的机构主要(拟)开展“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金融产品甚至非标产品的托管业务,这背离了核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本源,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有必要厘清业务边界、督促持牌机构立足主责主业。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