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管浩阳:资源股投资新视角与铜价展望
AI导读:
证券时报专访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管浩阳,探讨资源股投资策略与大宗商品周期。管浩阳认为供给比需求重要,铜价未来四至五年或有所表现,大宗商品周期仍有机会。
当逆全球化风潮愈演愈烈,资源品的战略重要性正在得到市场共识。
2020年以来,大宗商品行情迅速扩散,资源股投资重回视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西部利得基金新任基金经理管浩阳,他正将九年打磨的周期股研究框架投入实战。
在管浩阳看来,当前时点投资资源股,供给比需求重要。这场已启动五年的大宗商品行情可能仍有机会,资源品正从“周期商品”向“战略资产”蜕变,把握这轮贝塔机遇的关键是理解逆全球化对资源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深刻变化。
九年深耕周期品研究
管浩阳自2016年入行起便深耕钢铁行业研究,后面几年,他把能力圈逐步拓展到多个行业,形成了全周期品的研究图谱。
他坦言,不同子行业间的壁垒极高,比如钢铁是典型的国内周期,而有色则是海外周期主导,比如铜、铝的价格更多受全球供需影响。
而此次他拟管的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是他在深耕了九年周期股研究后,担任基金经理的第一只产品。
作为新锐基金经理,管浩阳将自己定义为“基本面趋势投资者”,以景气度为投资核心,注重边际变化的捕捉。
四大分类定位资源股
管浩阳将资源股划分为四类资产:景气类资产,如黄金、白银等;主题类资产,如稀土、小金属等;价值类资产,如铜、磷矿等;红利类资产,如原油、煤炭等。
“我们的策略更倾向于以景气类资产为主,其他三类为辅。”管浩阳表示,自己会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工业金属与贵金属,以期增强产品弹性。
比如,对于铜价,管浩阳认为在五年内值得持续关注,“铜是确定性较高的品种,核心驱动是供给刚性,即便经济弱复苏,铜价中枢仍然会在未来四至五年有所表现”。
本轮大宗商品周期仍有机会
管浩阳判断:“从2020年启动至今,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可能仍有机会,核心支撑是供给端难以逆转的刚性约束。”
管浩阳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在供给端面临三重枷锁:资本开支不足、优质矿山减少、资源品战略地位升维。
“当前,虽然供给端的约束对资源品价格占据主导影响,但需求端也正面临新变量,逆全球化推动产业链重构,这会对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形成长期利好。”管浩阳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